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夏季閱讀講座第五場邀請謝世宗教授主講
  • 2023-06-10
夏季閱讀講座第五場邀請謝世宗教授主講


      本館第五場夏季閱讀活動於
2023610日舉行,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謝世宗教授主講「小說與電影的和而不同:從黃春明〈蘋果的滋味〉改編談起」。本場次由翁誌聰副館長主持。

謝世宗,耶魯大學東亞語文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戰後台灣文學、台灣電影及文化研究理論。授課領域為台灣電影及其批評。著有《侯孝賢的凝視:抒情傳統、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2020)、《階級攸關:國族論述、性別政治與資本主義的文學再現》(2019)及《電影與視覺文化》(2015)及《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2011),發表之學術期刊著作豐富且經常應邀至各地演講。

      臺灣新電影在萌芽之時,缺乏專業的編劇人才,於是小說成了現成的素材,也提供新電影導演一個關懷社會、批判現實的視角。其中,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的多篇小說,尤其受到青睞,因為他的小說不只充滿故事性,也有如電影般豐富的視覺性。本講座透過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和萬仁同名的改編電影為例,釐清小說跟電影的在美學表現上的差異。小說是以文字書寫為媒介的單一媒體,而電影則結合了視覺、聽覺、表演等多元媒介的混合型藝術。雖說電影是多媒體的混合藝術,而小說似乎只有單一的文字媒介,但這並不表示小說能做到的表現方式,電影都能毫不費力地做到。正好相反,有些表現方式小說能輕易做到,但電影卻無法做到。例如,小說可以輕易以第一人稱自敘或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描述人物的心理狀態、想法、與評價;電影優於呈現影像,卻沒有辦法直接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小說可以有評價性的描述,電影卻只能直接呈現人物與故事,不能直接進行評價;小說透過文字訴諸讀者的想像,不如電影的視覺衝擊性大,但反而具有更大的創作空間,不受電影檢查制度的限制。許多人認為小說是原創,改編如同拷貝,因此不管電影如何改編小說,都不會令人滿意,如張愛玲的電影改編。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如果電影與小說的媒介特質本來就不同,去要求電影改編忠於原著,無異緣木求魚。透過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和萬仁同名的改編電影進行比較,本講座試圖突顯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媒介特點與美學表現策略上的差異。

本系列活動報名踴躍,演講全部不僅以實體方式進行,讀者並可在國圖Facebook 臉書粉絲專頁https://zh-tw.facebook.com/ncl.tw/ 進行收看。本場實體與數位參與人數超過120餘人,顯見社會大眾對於臺灣文學的興趣與支持。

      本系列終場將於2023617(星期六)14:00 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黃宗潔教授蒞館演講,講題為:「消失是真正的存在?:談《天橋上的魔術師》之跨域改編與創作」,精彩可期,歡迎大眾踴躍參加。

活動網頁:https://actio.ncl.edu.tw/112_summer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

  • 本館翁誌聰副館長介紹主講人
    本館翁誌聰副館長介紹主講人
  • 謝世宗教授
    謝世宗教授
  • 謝世宗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謝世宗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 謝世宗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謝世宗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 現場聽眾提問
    現場聽眾提問
  • 謝教授為現場贈書抽獎
    謝教授為現場贈書抽獎
  • 翁副館長致贈謝教授紀念品
    翁副館長致贈謝教授紀念品
最後更新時間: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