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23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2月24日)
  • 2023-02-24
2023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2月24日)
2023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強權政治下的歐洲整合:機會與挑戰(Europe in a New Era of Great Powers Competi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交流。本論壇於2月24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藝文中心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歐洲聯盟研究學分學程共同主辦,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洪德欽副所長(中央研究院歐美所)、黃詩婷助理教授(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李俊毅副研究員(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所)、楊三億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學系)進行發表,並由林永樂前外交部長暨大使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開場指出,又是新的一年開始,巧的是本日也是俄烏戰事開啟滿一年的日子。就國際形勢的發展觀察,人們似乎仍然懷著憂喜參半的心情。一方面,大家樂見新冠疫情趨於緩和,生活步調也開始回歸正軌;另一方面,持續的俄烏戰爭以及美中競爭架構下所造成的全球能源與食物鏈的依賴與缺乏,令大多數的人們無法保持樂觀。就歐洲而言,俄烏戰爭持續對歐洲經濟與能源政策產生嚴重影響,依據世界銀行的預估,2023 年歐洲的經濟成長大約僅有 1.7%,除了能源價格已經上漲了20~30%之外,歐盟對俄羅斯進行第10波的制裁似乎尚未達成一定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缺乏的議題也造成德國與法國之間在建構未來共同能源政策的嚴重分岐。在安全議題上,俄烏戰爭對歐盟推動的戰略自主也造成衝擊,目前雖然德、法兩國皆積極配合北約的政策並提供優勢的坦克與大砲給烏克蘭,但仍然強調建構歐盟戰略自主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德、法以及歐盟領袖皆在日前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呼籲歐盟會員國要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安全產業以建構未來的戰略自主。由以上初步的觀察,歐洲聯盟當前在經濟發展、能源轉型與國防自主的議題上都遭遇到嚴重挑戰,實際的內容如何,就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點。也很高興卓忠宏教授將帶來對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及阿爾巴尼亞等國家第一手的資料與觀察。

首先由洪德欽副所長發表「強權政治下世局變遷與歐盟危機因應」,回顧歐盟自2008年以來經歷的重大危機,並探討歷次歐盟的危機因應方式。後並論及歐盟在俄烏戰爭下的危機因應,以及未來所持續面臨的挑戰。結論指出俄烏戰爭除了通膨危機及能源危機之外,是否進一步導致糧食危機、延遲歐盟2050 年淨零排放的進程、減少歐盟對外人道援助金額等問題,值得全球關注。歐盟未來五年仍充滿許多挑戰,包括:如何振興歐洲經濟,並解決新冠疫情大流行、能源危機及通貨膨脹;歐盟針對新冠疫情之紓困措施及量化寬鬆,如何解決這些債務問題;經濟振興方案預算分配及財政負擔是否引發歐盟會員國之爭端,影響歐盟團結;烏克蘭重建的鉅額費用錢從哪裡來?又如何分攤?這些議題皆會影響到歐盟會員國的合作及團結。歐盟、美國及中國如何維護多邊經貿體系之開放性及合作關係,在在攸關國際地緣政治(Geopolitics)及地緣經濟(Geoeconomics)之未來發展方向,亦持續考驗著歐盟危機處理能力及因應智慧,以及會員國團結與合作的政治決心。

黃詩婷助理教授發表「強權政治下歐盟產業政策之凝聚:綠能科技產業政策之推行及影響」,分別論述美國拜登總統通過之《2022 年晶片及自然法》(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CSA) 及《2022 年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IRA) 之內容,並進一步討論歐盟於2023 年2月推出的《綠色新政產業政策》(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內容,如何重新立定歐盟綠能產業之方向。結論並指出歐盟對於氣候變遷之貢獻,在於設定許多減碳及保護環境之標準,且歐盟針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措施,一直都有全球領頭羊之作用。然而美國要求綠能產業必須要在美國生產或組裝才能享受稅法上的優惠政策,已經影響到歐盟綠能產業的分佈。原本應該是美國與歐盟共同解決的氣候變遷議題,逐漸演變成全球綠能產業經費的競爭比賽。歐盟不應失去其身為全球氣候變遷法規範領頭羊的作用,卻也不能避免的必須面對美國大舉經費補助綠能科技,可能對歐盟的影響。歐盟的《綠色新政產業政策》是否可與美國的CSA 及IRA 抗衡,尚未確定,因《綠色新政產業政策》所包含之配套措施,許多仍須仰賴其他法規的通過,而歐盟《綠色新政產業政策》如何落實,是未來綠能科產業發展值得觀察的重點。

李俊毅副研究員發表「俄烏戰爭下歐盟戰略自主的前景」,指出從歐洲安全與防衛合作的脈絡來看,影響「戰略自主」發展的因素大致有二。首先是歐洲整體安全環境的變遷,其次是美歐關係。李副研究員分析俄烏戰爭下的歐洲安全責任,難以由歐洲個別國家承擔,北約作為集體安全的機制自開戰至今無可取代,使得北約角色重獲肯定;歐盟威脅認知與立場的歧異,也使美國重拾領導力。並且認為,以下幾個觀察指標,或將攸關歐盟「戰略自主」的發展進程:
一、 俄烏戰爭的終局與美國的領導力;二、 歐盟「共同安全與防衛政策」的制度發展;三、 歐盟成員國的國防產業與軍備結構;四、「戰略自主」的意涵變遷;五、 中國亦鼓勵歐盟發展「戰略自主」。李副研究員最後總結,一方面俄烏戰爭凸顯北約與美國的重要性,使歐盟發展「戰略自主」的必要與可行性備受質疑;另一方面,歐洲安全越是依賴北約與美國,就越有減低此一依賴之必要。歐盟「戰略自主」的前景取決於這兩個相互拉鋸的力量;從制度的角度來看,其發展或時有停滯,但總體而言將緩步前進。

楊三億教授發表「當中立國不再中立:瑞典與芬蘭兩國外交策略轉變」,探討瑞典與芬蘭兩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拋棄中立政策、改申請加入北約,其安全選擇為何改變。楊教授首先論述瑞、芬兩國加入北約的關鍵背景、現況及未來影響,並分析兩國放棄中立政策的歷史發展,認為俄烏戰爭是芬蘭、瑞典兩國策略轉型的最終階段,以加入北約作為兩國拋棄中立政策的表現。同時指出瑞、芬加入北約仍有一定步驟,兩國都已具備入約條件,故影響兩國入約的主要變因在於其他會員國的批准程序,目前土耳其和匈牙利兩既有會員國仍存在技術性卡關,並分析其對瑞、芬兩國入約態度消極原因。結論指出瑞典與芬蘭兩國加入北約,不僅在中立政策轉型,以及對北歐洲北冰洋區域未來軍事防務將有更深邃影響外,土耳其居中的避險策略以及近期的土耳其大地震可能影響總統選舉,皆為應持續密切觀察的變因。

卓忠宏教授就其親身在地經驗,介紹西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的政經現況,闡明克國與歐洲深化合作,包括2013加入歐盟、2023年加入申根區與歐元區成為full membership等重要發展,並分享臺灣享有免申根簽證待遇,在公路上開車快速通關的便利經驗,以及在阿爾巴尼亞境內以臺灣命名建設的見聞,感謝在座林永樂前大使任內對免申根簽證的致力推動。與談人林永樂前部長暨大使亦回應,在推動免簽過程中,克羅埃西亞與阿爾巴尼亞皆為比歐盟還要早准予我國免簽的國家,同時認為阿國今後也將加入歐盟。林前部長言及現今仍有眾多候選國在申請中,反映加入歐盟有其價值,亦強調歐盟今後仍將面臨各種政治經濟挑戰,俄烏戰爭如何結束?難民危機如何處理?全球門戶計畫如何落實?歐盟的戰略自主及印太戰略等,皆值得進一步關注探討。同時勉勵歐盟議題研究者保持耐心等待right timing到來,共同觀察努力。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 圖3-發表人-洪德欽(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圖3-發表人-洪德欽(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 圖4-發表人-黃詩婷(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圖4-發表人-黃詩婷(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 圖5-發表人-李俊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所副研究員)
    圖5-發表人-李俊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所副研究員)
  • 圖6-發表人-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圖6-發表人-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 圖7-發表人-卓忠宏(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學系歐洲研究碩博班教授)
    圖7-發表人-卓忠宏(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學系歐洲研究碩博班教授)
  • 圖8-與談人-林永樂(大使、前外交部長、中華民國對外關係協會會長)
    圖8-與談人-林永樂(大使、前外交部長、中華民國對外關係協會會長)
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