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12月9日)
  • 2022-12-09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12月9日)
2022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 (Climate Change,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探討歐盟政經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發表與交流。本次論壇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蔡岳勳教授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張福昌副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張孟仁系主任 (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羅文笙副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吳巨盟國際長(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進行發表,並由谷瑞生主任(外交部研究設計會)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開場指出,近2個月以來,國際與歐洲的情勢仍然呈現混沌不明、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狀態。俄烏戰爭的持續讓全世界的經濟秩序與能源政策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雖然國際上多邊架構上的活動持續進行,如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東協峰會、東亞高峰會、G20集團峇里島峰會、APEC曼谷峰會以及雙邊的元首外交(拜習會、馬習會等)、特別是上週的美法峰會等有助於國際合作與安全和平的對話,但卻無法有效改善當前國際間諸多棘手問題。面對如此困境,歐洲聯盟對於解決之道也相當分岐。一方面馬克宏總統在APEC峰會中指出,我們同意美國的主張在俄烏戰爭上西方陣營要團結一致,但不希望都由歐洲人來承受所有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歐盟於12月1日決議將於2023年提供180億歐元的援助予烏克蘭。此外,在美中競爭與俄烏戰爭的背景之下,歐盟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制度性對手,經濟上的競爭者或是對抗全球議題的合作夥伴)一直受到關注。我們看到一方面歐盟持續展現對中共不信任且抵制的措施(如歐中投資貿易協定、人權制裁、捷克的印太戰略、美法總統聯合聲明等),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歐盟大國與中國大陸密集的雙邊高峰對話(如馬克宏總統反對印太地區的各種形式的聯盟、德國蕭茲總理的首波訪問中國大陸、歐盟高峰會議常任主席米歇爾於上週訪問北京、馬克宏總統亦將訪問中國大陸等等),似乎顯示出歐中關係的困難與諸多挑戰。總之,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之下,氣候變遷議題的主軸為何?俄烏戰爭的後續如何觀察?美中對立下的歐盟對中政策該如何解讀?皆是本日論壇的討論重點。

首先由蔡岳勳教授發表「近年歐盟氣候與能源政策法規之發展」,指出歐盟為達成「2030年氣候目標」及「2050年氣候中和」,先是發布《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 EGD),從「氣候」、「能源」、「農業」、「工業」、「運輸」、「環境與海洋」、「研究與創新」及「金融與區域發展」等不同面向著手,執行淨零排放及推動綠色轉型,並制定《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將淨零排放轉化為有拘束力的法律條文。其後,歐盟又提出《五五套案》(Fit for 55),確保未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法規,甚至國際貿易皆能符合《氣候法》規定。而因應俄烏戰爭所帶來的歐盟能源價格高騰問題,歐盟執委會或修正或制定《碳交易體系》、《碳邊境調整機制》、《天然氣儲氣義務法案》、「RePowerEU」等氣候與能源政策法規,試圖加速能源轉型進度、減少化石燃料需求,其實際成效與變化仍有待後續觀察。

趙竹城教授發表「氣候變遷、多邊主義與歐盟整合之未來-俄羅斯的得失」,分析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對俄羅斯帶來的負面影響與正面效益,提及凍土區佔俄羅斯國土比例極大,氣候暖化造成西伯利亞永凍層融解,二氧化碳大量釋出及百萬年前細菌再現,再次出現炭疽病的流行等嚴重災害;但同時卻也帶來農業及旅遊業發展的潛力。趙教授也從俄羅斯的角度闡述 2022年2月24日起,為對抗北約及受北約影響的歐盟而在烏克蘭進行的「特別軍事行動」,亦即俄羅斯並不承認的俄烏戰爭,以及其對於北極開發與北極航道的主張。而在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之後,面對西方先進經濟體與軍事集團的全面抵制,俄羅斯如何確認自身外交面相,特別是如何再界定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仍是一個持續被探索的問題。趙教授亦指出亞洲在當前多極社會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因為亞洲成為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進而成為有力的中心,未來俄羅斯的走向也將往亞洲靠近。

張福昌副教授發表「價值與利益的拉鋸:蕭茲訪中的意涵與影響」,探討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閃電訪中11小時,引發歐洲媒體廣大關注及批評,德國在西方抗中聯盟價值與莫大的國家利益拉鋸之間產生的各種議題。張副教授指出德國蕭茲總理著眼經濟,對中態度友好,其訪中的政經成果展現在蕭習會、蕭李會兩場政治會談上,以及德國由汽車、金融以至疫苗市場的大企業與中國簽訂的商業契約上;張副教授認為未來德國仍會與中國深化關係,蕭茲的親中意志,間接凸顯了西方「抗中聯盟」的脆弱性。隨著中國對國際政治影響力的增強,德國與歐盟國家一致認為「解決國際議題不可缺少中國」,故德國與中國不僅不太可能脫鉤,就連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也只能緩慢進行。甚且當烏俄戰爭結束,俄羅斯能源勒索議題消退後,德國對中國的依賴也可能變成可被接受的事實。

張孟仁副教授發表「義大利新政府的對外政策走向研析」,分析義大利梅洛尼政府對大西洋(美國、北約)、對歐盟、對俄羅斯以及對台海的外交政策。梅洛尼(Giorjia Meloni)強力表態支持北約及美國,並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對歐盟則選擇先讓布魯塞爾放心、並重新調整義大利在歐盟位置的保守立場,但在移民登陸議題上則以捍衛國家利益為優先,因不讓海洋維京號(Ocean Viking)難民船靠岸而與法國發生齟齬。在對中國、台灣方面,梅洛尼亦曾表達台灣是義大利與歐盟的戰略貿易夥伴,支持歐盟應盡力避免台海發生衝突,其領導的義大利兄弟黨雖被攻擊為極右派色彩,張副教授認為梅洛尼本身應是義大利歷代最友台的一位總理。儘管梅洛尼已表態不續簽北京「一帶一路」備忘錄,然而在G20峰會上受中國經濟利誘後,梅洛尼暫不再高唱「反中」戲碼,義大利先前的友台立場似有鬆動。

羅文笙副教授發表"Redefinition of France’s China Policy in a Volatile Geopolitical Context"(法國對中策略探析:在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情境中的重新定義);闡明法國對中關係再定義的情境因素、2019年以來法國重新定義的對中政策、以及印太情境下的法中關係等三個主題;結論並指出法國已持續因應北京的崛起調整其雙邊關係,在印太戰略中則視中國為亦敵亦友的存在,試圖不被捲進衝突與對立邏輯中,同時也在鄰近區域內倡議另一種以多邊安保合作及對話為基礎,並且尊重各自主權及國際法的模式;這種非對抗性的對中方針成功與否,將需要時間證明。

吳巨盟國際長發表「重啟歐盟的中國戰略:從『系統性對手』到『開放性戰略自主』」,分別論述歐盟作為 「規範性權力」(normative power)與對外政策、歐盟對中國態度的轉向(視為「系統性對手」),以及歐盟「開放性戰略自主」之中國戰略的重啟等主題;最後也就此戰略對台灣的意義進行分析,指出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已於2022年11月30日表決通過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CFSP)及「共同安全暨防衛政策」(The 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 CSDP)兩項年度執行報告決議案,強調台灣為歐盟關鍵夥伴及印太地區民主盟友。台灣應持續關注在「一個中國政策」下,歐盟是否將持續且強化與台灣的合作與往來。

與談人谷瑞生主任則分享其自身對於近來歐盟整合及本日論壇內容的觀察與回應,指出今年121號起歐盟的整合出現了危機:首先是對新冠疫情無人究責,再看到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接連訪中,反映歐盟內部受中國分化的可能性;而德國5G的使用政策上也和美國不一致,且將手機定義為非關鍵設施,藉以大量採用華為產品,由此亦看出了美歐的分化;而北朝鮮的飛彈問題又凸顯了美日分化。谷主任呼籲歐盟學者專家對於究責的議題深入討論,並強調歐盟對中國的態度跟半年前有很大的區別,對我們而言是警訊。雖然臺灣並非歐盟的一份子,但應認清美歐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加入更多民主元素更是我們要堅持的價值。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圖1-本論壇主持人、發表人及與會來賓合影
  •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圖2-主持人-張台麟(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
  • 圖3-發表人-蔡岳勳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圖3-發表人-蔡岳勳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 圖4-發表人-趙竹成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圖4-發表人-趙竹成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 圖5-發表人-張福昌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圖5-發表人-張福昌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 圖6-發表人-張孟仁 (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圖6-發表人-張孟仁 (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 圖7-發表人-羅文笙 (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圖7-發表人-羅文笙 (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
  • 圖8-發表人-吳巨盟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兼國際長)
    圖8-發表人-吳巨盟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兼國際長)
  • 圖9-與談人-谷瑞生 (外交部研究設計會主任)
    圖9-與談人-谷瑞生 (外交部研究設計會主任)
最後更新時間: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