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夏季閱讀講座第六場邀請國立政治大學陳芳明教授主講
  • 2022-06-25
夏季閱讀講座第六場邀請國立政治大學陳芳明教授主講

國家圖書館近年來與國際科技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共同主辦,規劃以臺灣文學為主體的夏季閱讀講座,廣受佳評。2022年5月14至6月25日期間,推出「追憶似水年華:臺灣大河小說家與他們的經典」系列講座。

本系列活動終場第六場於
2022625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講座教授主講「施叔青的香港與臺灣」。本場次由漢學研究中心黃文德組長主持。

陳芳明教授,1947年生於臺灣高雄。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美國華盛頓州州立大學歷史所博士。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後赴政治大學中文系,同時受委籌備、成立該校臺灣文學研究所,現任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創作逾三十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臺灣》等見證了臺灣社會的歷史變遷,散文集《革命與詩》、《深淵與火》、《邊界與燈》等,呈現了高度文學造詣,學術研究《詩和現實》、《星遲夜讀》、《現代主義及其不滿》、《美與殉美》、《臺灣新文學史》、《謝雪紅評傳》等,為臺灣文學批評建立新的研究典範。獲二○一六臺灣文學金典獎。

施叔青女士,1945年生於臺灣鹿港鎮。臺灣資深作家。其姊施淑為著名文學評論,其妹李昂亦為作家。自1960年代起參與臺灣現代主義小說書寫,17歲發表的女作《壁虎》,曾被臺灣作家白先勇評有「夢魘鬼氣」,將她的作品與唐朝詩人李賀相比擬。1970年代,她與呂秀蓮合辦以宣揚新女性主義為主的拓荒者出版社;亦與陳若曦、王禎和、七等生、銀正雄、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臺灣本土作家。1977年後轉至香港發展。旅居香港時,寫下經典的香港文學代表作《香港三部曲》,返臺後創作《灣三部曲》,都屬大河式長篇小說,寫出兩地的歷史滄桑,深刻有力,發人深省。《香港三部曲》曾入選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早已成為探討香港文學時不可忽略的代表作。

本次講座就由陳芳明老師從現代主義到女性主義來闡述施叔青不同時期的背景與涵義。娓娓述說施叔青這位從現代主義浪潮中湧現的女性作,如何書寫開發女性意識模仿男性現代主義者的思考女性意識的覺醒從婚姻生活發現性別議題解開女性的文化束縛自主的女性身分之崛起建構女性的歷史記憶以及香港史是女性史的翻版或臺灣史的投射?等,最後結語探討《台灣三部曲》在說什麼?《台灣三部曲》劃分為清領、日治,以及光復後的國民黨三個時期。第一部《行過洛津》以施叔青的故鄉原名為洛津的鹿港做為清代的縮影。第二部曲《風前塵埃》的歷史重心轉移到日本殖民色彩特別濃厚的花蓮。第三部曲決定移師到臺北來,讓小說的人物進出這大都會,《三世人》的時間從上個世紀二〇年代灣進入現代化運動後,從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開始,到「二二八事變」爆發為止。施叔青借用小說中的一個人物施朝宗的困惑來反映臺灣人身不由己,對多重身分的質疑:「從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變發生,短短十八個月,施朝宗好像做了三世人,從日本的志願兵天皇赤子,回到灣本島人,然後國民政府接收,又成為中國人,到底哪一個才是他真正的自己?」哪一種身分才是真正的自己?三部曲從清代嘉慶年間梨園戲班渡海到洛津表演開篇,最後以施朝宗涉入二二八暴動後躲入歌仔戲班逃亡結束。果真人生如戲。探討臺灣人的歴史身分與國族認同是這三部曲的主題。


最後Q and A階段聽眾相當踴躍提問,主講人也詳細回答。主辦單位並贈送十本主題書籍。演講全部不僅以實體方式進行,讀者並可在國圖Facebook 臉書粉絲專業https://zh-tw.facebook.com/ncl.tw/ 進行收看,使民眾在防疫期間也能增進人文素養與文學視野。


另外本館111年秋季講座:「唯物論紅樓」:《紅樓夢》導讀,將於820日至1022日舉辦。歡迎各界參與 https://actio.ncl.edu.tw/111_autumn

  • 線上直播畫面
    線上直播畫面
  • 陳芳明教授與青年學子合影
    陳芳明教授與青年學子合影
  • 陳芳明教授與讀者合影
    陳芳明教授與讀者合影
  • 陳芳明教授
    陳芳明教授
  • 會場實景
    會場實景
  • 陳芳明教授演講丰采
    陳芳明教授演講丰采
  • 演講會場
    演講會場
  • 黃文德組長與陳芳明教授合影
    黃文德組長與陳芳明教授合影
  • 陳芳明教授伉儷參觀本館展覽
    陳芳明教授伉儷參觀本館展覽
最後更新時間: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