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與台北歌德學院於3月4日下午三點半(德國早上八點半),邀請德國柏林市潘克夫區海因利希波爾圖書館的提姆舒曼館長(Tim Schumann),透過線上視訊加上實體混成會議,於國圖國際會議廳,為臺灣的圖書館界,暢談「圖書館和綠能發展願景」,並分享海因利希波爾圖書館的綠能發展實務經驗。為推動臺灣與歐洲國家的多元文化交流和永續發展經驗分享,故舉辦此「圖書館和綠能發展願景」德國館長演講。
國圖曾淑賢館長表示,在各縣市政府紛紛興建新圖書館之際,相信德國的綠能經驗,可以讓各界在規劃綠建築及打造綠能生活上,有更多的參考。另外,全球活動受限於疫情的情況下,圖書館仍必要持續積極推動國際圖資的學術交流;邀請全球國際館長進行專題演講,可以將國外先進的圖書資訊觀點及經驗,引進臺灣,以便瞭解國際的圖資趨勢及發展,進而讓臺灣圖書館發展臻於至善,誠邀各界踴躍參與。
國圖曾淑賢館長指出,臺灣近年來的一些圖書館建築發展,也有以保護地球為主要概念的建築設計,例如臺北市的北投圖書館是曾館長於擔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期間所建造,是基於綠建築理念所打造的節能減碳綠建築圖書館,還獲選為世界十大最酷綠建築之一。而在臺北市青年公園的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亦是曾館長擔任北市圖館長期間,邀請汗得學社運用德國的綠能經驗,以自然能源利用為理念打造的圖書館與能源展示教育空間。臺灣近年縣市政府陸續興建完成的綠建築圖書館,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圖書館和綠能發展願景」的講者舒曼館長為全球「綠能圖書館工作網」和「圖書館的四個未來」專案發起人之一,他所主張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公共圖書館最主要的社會功能之一是,支持並協助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種問題;而且,許多重要的地球保護的相關作為,圖書館基於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的使命與本身的條件,最適宜擔負發揮有關環境保護、綠能利用、以及減碳生活等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提姆舒曼館長將在演講中分享理念與實務作為,可和臺灣的學界與民眾,充分進行分享與交流。
演講中介紹了公共圖書館的案例,圖書館是社區的工具箱,應依社區的需求來設置基礎設施,圖書館應協助大家解決社會議題。公共圖書館角色:圖書館應從被動安靜的場所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場所。圖書館界如何因應全球一些相關挑戰,如何應變全球氣候變遷。舒曼館長提出兩個論點:我們不僅需要重視聯合國制定的規範,我們也必須反思自身的碳足跡。光仰賴傳統的書籍和媒體喚醒民眾正視全球氣候變遷是不足的,應透過圖書館積極的角色來喚起人民重視全球氣候變遷。
全球永續發展起源1970年美國,較重視技術與建築設施;但在德國,永續發展的重點較重環境教育及保護理念。IFLA有一個全球綠能圖書館之地圖,並設置綠色圖書館獎項。2019年ALA也將永續發展視為核心發展價值,歐洲圖書館資訊和文獻協會(EBLIDA),共同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德國於2018年也提出綠能圖書館網絡,同時有圖書館四個未來的倡議,加強圖書館館員對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視。
舒曼館長分享了潘克拉圖書館的碳足跡分析統計,二氧化碳主要來自暖氣以及圖書館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為了改善碳足跡,需要與相關的專家合作,主要應垃圾減量,並與清潔隊合作教導德國的小朋友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分析碳足跡電量的使用上,大部分來自照明設備,也將全面使用LED燈,另也計畫安裝太陽能板,可以在屋頂上養蜜蜂,自行生產蜂蜜。並且利用圖書館周邊的綠地,以及設置修繕坊。
曾館長於演講後主持問答交流,與會者與舒曼館長熱烈討論節能目的下的空調實務技術問題,曾館長最後總結,聽到了舒曼館長分享許多可以從圖書館日常生活做起的方案,也得到可充實相關永續綠能的藏書資訊。對於舒曼館長所提到的許多各國圖書館的綠能案例,以及近年IFLA和ALA對於有關永續發展的指導方案,呼籲我們應該響應與落實。曾館長同時也介紹,國圖屋頂上也有太陽能板以及小農園,也使用雨水灌溉農園,此亦為實踐永續發展的行動,也是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相信今日的演講,可啟發圖書館界更多的發展方向。今日與會者共計114人,其中透過線上與會者計有77位,現場與會者37位;演講就在熱烈的互動中畫下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