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冬季閱讀講座第五場:李欣穎教授主講「鍍金時代的社會與愛情:伊迪絲‧華頓小說中的婚姻市場」
  • 2022-01-15
冬季閱讀講座第五場:李欣穎教授主講「鍍金時代的社會與愛情:伊迪絲‧華頓小說中的婚姻市場」

本館四季閱讀講座自開辦以來深獲讀者好評與迴響,今年冬季閱讀以「愛情的模樣--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為主題,由知名教授及學者導讀西洋文學中的愛情經典作品,並引領讀者遨遊西洋文學書海。今日(115)講座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李欣穎教授以「鍍金時代的社會與愛情:伊迪絲‧華頓小說中的婚姻市場」為題,解析美國著名女作家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 1862-1937)最為人熟知的小說:《快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國家習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三本小說皆以十九世紀末紐約時尚富豪圈為背景。在異性交往應以結婚為前提的傳統文化裡,書中的曠男怨女迷失在社會期待與貪嗔癡慾的矛盾當中,華頓透過愛情與婚姻的算計與得失,刻畫個人在文化和制度下的困境與掙扎。

本場演講由本館曾淑賢館長擔任開場主持人,代表國圖歡迎讀者及貴賓;今日本活動合辦單位「科林研發」的郭偉毅總經理也來到現場,感謝在座來賓的熱情參與。科林研發自2016年起與本館合辦四季閱讀講座,透過優質的文學講座提升臺灣的閱讀力及競爭力。此外,科林研發也和本館攜手選擇優良的英文圖書送至偏鄉學校,藉由閱讀提升語文能力、促進知識普及;每年更辦理科林論文獎、設立獎學金,員工也透過志工服務奉獻社區,是非常熱心社會服務、實現社會責任的企業。

今日的講師李欣穎教授是水牛城分校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並擔任財團法人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研究領域為十九世紀美國文學、寫實主義、美國小說,尤其對寫實傳統感到興趣;探討文本多由寫作當時的社會議題切入,特別是商業活動與社會階級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學術論文散見於《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美文學評論》及《世界文學》等臺灣外文學門重要學術刊物。

伊迪絲.華頓是美國19世紀的作家,出生於紐約市富裕的Jones家族,從小喜愛寫作,和當時社會對富家淑女典範期待有相當的落差。1885年與波士頓世家子Edward Wharton結婚,兩人未生小孩,後因Edward的出軌及生活上的差異,於1913年離異,離婚後伊迪絲.華頓定居法國,後來投入一戰救援,獲騎士榮譽勛號。

19世紀的文學流派可分為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及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將人物投射到想像中的浪漫形象,描繪理想化的樣貌;寫實主義即如實地呈現人物在生活環境下的樣貌;自然主義則將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融入於文學,描寫中下層階級在生活壓力中困頓、掙扎求生的面貌。華頓的寫作風格可歸類於寫實主義,也屬於自然主義,在作品中描繪個人在婚姻、愛情及社會文化制度下的掙扎。

李教授第一本介紹的作品是《快樂之家》,女主角Lily Bart原出生在富裕之家,但因父親經商失敗,母親帶著全家移居歐洲,希望女兒憑著美貌才智晉升上流社會,Lily因而不惜入不敷出也要打入紐約上流社會,希望能嫁給一個有錢人,但因為她的善良無法做出種種不義的行為而錯失多次機會;後來愛上財富並不雄厚的Seldon,卻也不願屈就。從本書可以看到Lily面對愛情與麵包的內心衝突,以及「婚姻」與「交易」的本質。縱然Lily因為經濟上的需求,需要能提供她安穩生活的對象,但心裡還是對愛情有憧憬,而真正喜歡的人卻無法滿足她的物質生活,最後只能以悲劇收尾。

第二本作品是《國家習俗》,女主角Undine和《快樂之家》的Lily形成強烈的對比,Undine是個強勢、以利益為主的女性,為了擠身紐約上流社會,不惜和丈夫離婚;把婚姻當成生意來經營,重視麵包勝於愛情。本書也討論了討論當時社會的男女關係,認為男性對女性不夠尊重,將女性以家庭、道德習俗的藉口放在真空的位置,使女性無法積極參與經濟和公共事務,其實是對女性的輕視。李教授提到,達爾文晚年提出「性擇」(sexual selection)的概念,自然界中雄鳥鮮豔亮麗的外型都是為了吸引雌鳥的注意,但對「求生」其實是不具優勢的;而在人類社會中,一般總認為女性是被選擇的對象,女性打扮外表是為了取悅男性,李教授點出了自然法則和當代性別文化間的差異,引人省思。

今天的最後一本作品《純真年代》,男女主角來自鍍金時代的兩個顯赫家族,在偶然的相遇下墜入愛河,但卻不被社會制度允許,只能遊走在禁忌邊緣,承受社交圈的閒言閒語和壓力;男主角無法割捨心中的真愛,卻也無法直接步入被排好的婚姻生活,在兩個女人間猶豫不決,無法抉擇。李教授點出,過去不強調感情是婚姻的基礎,認為婚姻是利益的結合,重點是兩個家族的結盟,個人的想法並不重要,並非一定要有愛情才能結婚,愛情也可以存在於婚姻之外,感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是可以分開的;18世紀以後因為財務自主、個人主義追求幸福、私領域、男女平權等觀念逐漸出現,才開始重視自由戀愛,個人不再受到家族的控制,但所謂的自由戀愛仍常常受到家族的掌控,限縮個人的選擇自由。

李欣穎教授的演講藉由伊迪絲.華頓的小說,帶領讀者透過愛情與婚姻的角度,領略19世紀的男女在當時社會制度及文化風氣下的困境與掙扎,獲得現場讀者熱烈的迴響,也提出許多問題與老師互動。演講後的贈書抽獎活動,由本講座合辦單位「科林研發」提供10本老師今日講解的伊迪絲‧華頓作品《純真年代》(臺灣商務印書館,2016),贈送給現場幸運的聽眾,感謝讀者的熱情參與。

※ 本系列講座最後一場次將於1月22日登場,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廖咸浩教授主講「為宙斯舉杯:同性愛的幻與真」,歡迎參加。


  • (左起)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李欣穎教授、曾淑賢館長會前合影
    (左起)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李欣穎教授、曾淑賢館長會前合影
  • 曾淑賢館長致詞
    曾淑賢館長致詞
  • 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致詞
    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致詞
  • 李欣穎教授演講
    李欣穎教授演講
  • 現場觀眾提問
    現場觀眾提問
  • 現場觀眾提問
    現場觀眾提問
  • 李欣穎教授抽出今日贈書得主
    李欣穎教授抽出今日贈書得主
  • 郭偉毅總經理抽出今日贈書得主
    郭偉毅總經理抽出今日贈書得主
  • (左起)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李欣穎教授、曾淑賢館長會後於會議廳合影
    (左起)科林研發郭偉毅總經理、李欣穎教授、曾淑賢館長會後於會議廳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