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四季閱讀講座自開辦以來深獲讀者好評與迴響,今年冬季閱讀以「愛情的模樣--談情說愛讀西洋文學」為主題,由知名教授及學者導讀西洋文學中的愛情經典作品,並引領讀者遨遊西洋文學書海。今日(1月8日)講座邀請國立宜蘭大學賴軍維教授以「法國情色文學裡的人性與道德」為題,由拉克洛(Laclos)的《危險關係》(Les Liaisons dangereuses)、薩德(Sade)的《索多瑪一百二十天》(Les 120 journées de Sodome)以及莒哈絲(Duras)的《情人》(L’Amant)等三部十八至二十世紀的法國文學作品,體會情色文學中情慾和道德的糾葛與拉扯,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學議題。
本場演講由本館知識服務組洪菀吟博士擔任開場主持人,洪博士首先代表國圖歡迎蒞臨現場的讀者,並介紹今日講師賴軍維教授。賴教授是巴黎第四大學法國文學博士,現為國立宜蘭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學術專長為法國古典文學、法國情色文學和法國文學理論;曾發表多篇有關於法國著名情色作家如薩德(Sade)和巴塔伊(Bataille)等的文章,譯有《法國哲學》(2002)一書。
十八世紀是法國情色文學的黃金歲月,這個時期一方面是追求理性至上的啟蒙時代,另一方面是卻也是情色文學最蓬勃發展的時代;理性與感官快感原是互相牴觸的元素,但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卻並行不悖。 賴教授第一本介紹的作品是 《危險關係》,本書於1782年出版,是法國文學史上的異數,作者拉洛是職業軍人,在駐防的兩年期間作成本書,也是他唯一的著作。故事描述法國大革命前舊王朝腐敗淫蕩的生活與道德風俗,採書信體寫作,每封信都是用第一人稱書寫,跳脫以往平鋪直敘的文體,引入戲劇性手法。本書對於女性心理、愛情本質、征服的快感和人性的邪惡有著絕佳的描述;談情說愛只是過程,男女鬥智和鬥法才是重點,征服才能帶來無比的快感。《危險關係》是書信體的極致,文體絕佳,以凝練、高雅、華麗的文辭探索誘惑心理結構中的惡;本書是心理分析的傑作,也多次被翻拍成膾炙人口的電影。
第二本小說介紹《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本書於1785年出版,賴教授認為是文學史上最獨特的一本書。作者薩德侯爵出生在法國普羅旺斯,是地位顯赫的貴族,薩德原本可以過著一帆風順的生活,但因受到陷害坐了28年的牢,作品幾乎都在獄中完成。《索多瑪一百二十天》的手稿長12公尺10公分,兩面謄寫,即是薩德在獄中書寫37日的成果。當時的人大多認為薩德行為放蕩,是惡名昭彰的惡魔,但20世紀後法國人文社會思想蓬勃發展,當時幾乎所有法國思想家、人文學者紛紛開始研究薩德,並在哲學及文學上賦予極高的評價。
賴教授指出,若《危險關係》是一部關於邪惡誘惑的書寫,那《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便是「邪惡」的實踐。本書共有四個章節,是一本詳細規劃的小說,但薩德最後只完成了第一章,堪稱是一首未完成的交響樂。故事發生在路易十四王朝的末年,由四個縱慾者(libertins)分別代表專制王權時期最淫亂的四個特權階級,包括佩劍貴族、高階教士、法官及收稅人員,這四個人透過權力和利益的結合,以及對肉體快樂的追求,組成了一個集體狂歡的秘密會社。小說的發展循著漸強的節奏開展,第一個月專講單純的激情,第二個月則是強烈的激情,第三個月則換成犯罪的衝動,第四個月以謀殺的衝動做為結尾;漸強的節奏說明了人類永遠不滿足的慾望,和追求極端快感的強烈動機。
薩德寫作的原則是「全數交代」,藉助小細節的掌握,沒有象徵、沒有隱喻,沒有婉轉的措辭法,沒有愛情亦沒有感情,一切都是直接、粗魯的,甚至過於直接到令人作嘔,把人化約到只有感官及肉體。薩德不斷用文字挑戰不可容忍之事,全書是一個高度儀式的慾望劇場,不僅是情慾的書寫,更是破壞、禁忌的書寫。法國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認為薩德作為一個作家和顛覆者,成功創造了一種新的情色語言,既是偉大的語言創造者,也是傑出的情慾現象修辭學家。薩德一生追求自由解放,用極端的方式探討性和肉慾的本能,企圖透過顛覆和瓦解人類社會既有的道德規範而達到人類社會秩序的重整,要求讀者捐棄成見,擺脫道德束縛,重新思考人類的本質並誠實面對自我:什麼是人?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快樂的極限?薩德對人性赤裸的描寫,黑暗面的揭發,對人類價值體系的懷疑與顛覆,特別是對人類潛意識中關於各種「性」幻想的探討,讓他成為法國文學史上備受推崇的大師。
最後一本介紹的作品《情人》,是今日唯一的女性作家作品,本書出版於1984年,出版當年即獲得法國最高的文學獎龔固爾大獎(Prix Goncourt)。作者莒哈絲出生於越南,大部分的作品都和越南生活的經驗有關。有別於19世紀寫實主義,莒哈絲以意識流、新小說的清新風格著稱,在當時的文壇上受到大眾矚目。《情人》是有帶有半自傳色彩的小說,背景發生在1930年的越南,帶有濃厚的異國情調,作者以行雲流水般的文字,描述一位貧窮的法國少女和中國富商兒子間的愛情故事,也是作者深刻的自我探索。
賴教授在最後提到,從唯美的情色到令人恐懼噁心的情色,可以發現「情色文學」並不只是單純針對情慾的描寫,更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包含對於社會、道德和宗教的批判與控訴。情色文學中針對人性中邪惡的刻畫,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控訴更是有獨到之處。在所有感官中,情色是最神秘、最普遍、最強烈和最令人迷失的,唯一令人不能迴避且能讓生命豐富燦爛的也只有情色。因此,「情色」應該被置於人類精神的頂端,應是所有問題中的問題,更是一個哲學的課題。希望透過今日的演講,讓大家對於「情色」有更多的了解,能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待情色文學。
賴教授的演講穿插豐富的影音、圖像及文本資料,以「踰越」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不同時代的情色文學,以及其背後所探討的哲理,和對自由解放帶來的啟發,獲得現場讀者熱烈的迴響,讀者也提出許多問題與老師互動。演講後的贈書抽獎活動,由本講座合辦單位「科林研發」提供10本老師今日講解的瑪格麗特莒哈絲作品《情人》(允晨文化,2006),贈送給現場幸運的聽眾,賴軍維教授也為讀者簽書,感謝讀者的熱情參與。
※ 本系列講座下一場次將於1月15日登場,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李欣穎教授主講「鍍金時代的社會與愛情:伊迪絲‧華頓小說中的婚姻市場」,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