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於 12 月 11 日至 12 月 12 日,於國圖藝文中心 3 樓國際會議廳攜手合辦「《臺北人》五十週年 說不完的白先勇」研討會,邀請白先勇老師、楊照老師,以及多位知名作家、各大專院校文學系所的教授等專家學者,就現代文學中的經典小說《臺北人》展開座談與闡述研究成果,為大家帶來連 2 天的文學饗宴。
活動由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揭開序幕。曾館長首先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合辦本次研討會,並表示趨勢教育基金會長年來一直以來都是國圖推廣藝文活動的重要夥伴,同時感謝白先勇老師對於文化傳承的重視,除了多次在國圖舉辦講座,也曾捐贈手稿給國家圖書館保存;接著由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執行長致詞,陳執行長談及本次 50 週年活動標題「說不完的白先勇」的命名趣事,然後提到今年也規劃有在網路上進行的線上導讀,邀請了 14 位作家分別導讀《臺北人》中的 14 個篇章,引領大家走入《臺北人》。
開幕致詞後,第 1 天的上半場由白先勇、楊照 2 位老師發表主題演講:楊照老師先以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都柏林人》(Dubliners)為對照,用自身的觀點深入剖析《臺北人》與《都柏林人》2 本小說在敘事寫法及章節編排上的異同,而後針對部分讀者「《臺北人》內描寫的不是真正的臺北人」的評論,以《紅樓夢》為例發表自己的看法,闡釋《臺北人》內的時空背景及其中虛與實;白先勇老師則引用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作為楔子,表達「南京」這個歷經 12 個朝代更迭的地方,對於《臺北人》內的各篇小說具有重要地位,並回應楊照老師前面的評論,認為《臺北人》中沒有一開始就是真正臺北人的人,而是由外省人漸漸變化,最後成為了真正的臺北人。
經過短暫的中場休息後,下半場邀請到曾獲得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男主角的樊光耀讀劇,朗讀白先勇老師的〈梁父吟〉。樊光耀先生以時而憂戚、時而激昂的聲音表情分飾不同的角色,透過精湛的演技,帶領現場的與會者一起進入〈梁父吟〉的世界。
最後以「《臺北人》與家國時代」為主題進行研討會,邀請到清華大學臺文所謝世宗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楊佳嫻副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郝譽翔教授發表有關《臺北人》的研究論文,並分別由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張堂錡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鄭毓瑜教授、中研院文哲所楊小濱研究員擔任特約評論人。
後續第 2 天的活動則有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石曉楓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羅仕龍副教授以及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李時雍博士發表論文,然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陳義芝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李瑞騰教授、詩人鴻鴻(閻鴻亞)擔任特約評論人的研討會,還有由金鐘影后徐堰鈴帶來的讀劇表演,以及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淇瀁(向陽)教授主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郭強生教授、小說家朱天文、鴻鴻與談的座談會,持續與大家一同重讀《臺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