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講座第五場嵇若昕教授主講「宋人文房中的案頭用具」
據考證「文房」一詞早於南北朝時期已然出現,唐代則演繹為文人書房。其中不可須臾或缺之物為「筆硯紙墨」四者,後世或因此有「文房四寶」之譽。文房四寶原是古人書寫必不可少的工具,逐漸發展為文人士大夫妝點書房、把玩之物,甚至浸淫其中鑽研探究,成為生活美學品味及地位的判斷準則,別具文化深意。本館與科林研發合作規劃的「游於藝——傳統文化美學」秋季系列講座第五場,特別邀請國內長期從事故宮器物典藏、徵集與研究工作,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擁有豐富審鑑經驗的嵇若昕教授於10月2日週末午後蒞館主講「宋人文房中的案頭用具」,引領大家穿越宋代文人筆耕丹青的文房秘境,回眸品賞文房用具的堂奧。
主講人嵇若昕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文學碩士,現任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前器物處、登錄保處與安全管理處三處處長,2014-17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鑽研故宮文物三十餘載,尤精於竹木牙雕、文房用具及各類器物研究,堪稱著作等身的中國古器物專家。著有《雙溪文物隨筆》、《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 象牙犀角篇》、《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 竹木果核篇》、《明清竹刻藝術》、《品埒端歙- 松花石硯特展》、《器物藝術叢談》等書,並主編《天工寶物:八千年歷史長河》;另有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演講初始嵇教授便引用了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之語「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說明宋代文化發展實為中國文化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僅以文人雅士的書房文具構件即能窺其一斑。尤其,宋代雅重文人的政治風氣及經濟的富足,更進而促成宋朝文化藝術的高度繁榮與成就。嵇教授由几案的介紹入手,分從筆、紙、硯、墨等四大項詳介文人文房生活休慼相關的用品與陳設器具。與故宮文物相處超過30餘載的嵇教授,堪稱國寶器物賞鑑名家,藉由深入淺出的解說,配以超過3百幅歷代文房器物圖片輔助,幫助讀者清晰理解和感受宋朝人文藝術的風雅魅力。除了文房四寶外,嵇教授還介紹了許多輔助書寫的工具,如水注、水盂、筆洗、筆架、筆筒、墨床、臂擱等,這些文具或稱為「文房清玩」;此外還有一些是與文人文房生活休慼相關的用品如印章、圖書匣等各類文房陳設。透過演說,琳瑯滿目的文房四寶與文房清玩不但營造出宋代品味獨具的文人生活和高潔雅逸的書齋情趣,也讓現場來賓大飽眼福!演講後則提供嵇教授編寫的《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象牙犀角篇》,及周心慧《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兩種書籍作為抽獎贈送現場來賓。
本系列活動下一壓軸場次,將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熙主講:「與眾樂樂」——麻將文化的前世與今生,請勿錯過。
時間:2021年10月16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
地點: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三樓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99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時數2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