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21秋季「游於藝」系列講座汪詩珮教授主講「入戲——古典戲劇創作之化用與出新」
  • 2021-08-21
2021秋季「游於藝」系列講座汪詩珮教授主講「入戲——古典戲劇創作之化用與出新」

古典戲劇被視文學中的一類,但亦身兼跨領域的綜合性表演藝術,長期以來即廣受皇宮貴族、文人士子、甚至庶民百姓、男女老幼的喜愛。既滿足了統治階層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時這些多半以忠孝節義作為主題的戲曲劇目,還能寓教於樂,用以教化臣民,鞏固封建統治,因此除了娛樂,古典戲劇背後的社教功能也不容小覷。821日的週末午後,本館與科林研發合辦的秋季「游於藝—傳統文化美學」系列講座第三場次,特別邀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汪詩珮,以「入戲——古典戲劇創作之化用與出新」為題發表演說,帶領大家深入觀賞古典戲劇所寫、所演之「情節故事」與「表演特色」。

主講人汪詩珮教授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任學務長,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顧問,曾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戲劇及劇場史、明清傳奇與崑劇,並長期觀察、思考國內戲曲/戲劇演出的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專書《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追憶、技藝、隱喻:《桃花扇》中的「作者七人」〉、〈潛跡與明蹤:清中葉《雷峰塔》傳奇演變新論〉、〈以元劇為方法:再論《牡丹亭》之經典性〉、〈文心百變與經典轉化:從《荊釵記》到《比目魚》〉等學術論文三十餘篇,並與牛津大學陳靝沅教授、莎士比亞出生地基金會Paul Edmondson總監合編專書1616: Shakespeare and Tang Xianzu's China.

汪教授浸淫中國古典戲曲有成,演講一啟先將古典戲劇的魅力區分為三個面向:劇作家以題材、內容而「入戲」、演員以腳色行當化身劇中人而「入戲」、讀者/觀眾則被吸引「入戲」。透過老師的妙解,戲劇創作不只是平面的、案頭的、專屬於讀者的,同時更因此變身為立體化、鮮活化,且為普羅觀眾皆能接受的表演藝術。演講中,汪教授以兩部廣受戲劇界喜愛、持久不衰的「折子戲」為例:一是〈賣油郎獨占花魁〉的〈湖樓〉,這是全本戲中流傳最廣、演出最盛的折子戲;一是《牧羊記》(明代南戲)的〈望鄉〉,這是該戲中最常被摘錄的折子戲。汪教授化身說書人,不但細細地為大家解說劇情,又深刻地詮解剖析劇作家的寫作奧意,引領在座來賓們直搗古典戲劇的情節主軸;更藉著劇場實際演出的歷史回顧,帶領大家悠遊戲劇時空,觀賞歷代文人曲家乃至演員,如何為戲劇增添細節、補充環節、深掘人物、甚至翻轉原作,發現古典戲劇創作中的「化用」與「出新」!演講中更邀請臺灣知名崑劇女小生楊汗如現場示範演出,讓大家得以身歷其境,體會古典戲劇表演的藝境之美。汪教授能言善道,楊汗如老師的唱腔清亮悠揚,二人合璧堪稱一場「說唱俱佳」的藝術文學饗宴,深深擄獲現場來賓的喜愛,讚聲四起。

      演講後並抽出十二位幸運讀者,分別獲贈岳美緹、楊汗如所撰寫的《臨風度曲.崑劇小生表演藝術》及本館精印《國家圖書館藏戲曲小說版畫選粹》一書。本系列活動下一場次將於94日舉行,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鴻泰教授主講:「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間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

地點:臺北市中山南路20 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99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時數2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427


 

  • 洪淑芬主任主持講座
    洪淑芬主任主持講座
  • 汪教授以經典戲劇解說人物形象的細微變化
    汪教授以經典戲劇解說人物形象的細微變化
  • 楊汗如老師現場表演
    楊汗如老師現場表演
  • 楊汗如老師以表演解說生角的箇中變化
    楊汗如老師以表演解說生角的箇中變化
  • 楊老師札實俐落的功底(一)
    楊老師札實俐落的功底(一)
  • 楊老師札實俐落的功底(二)
    楊老師札實俐落的功底(二)
  • 楊老師以簡單的桌椅演出登樓眺望之舉
    楊老師以簡單的桌椅演出登樓眺望之舉
  • 會後汪教授為幸運讀者抽出贈書
    會後汪教授為幸運讀者抽出贈書
最後更新時間: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