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七夕週末(8月14日)午後,國家圖書館2021年秋季「游於藝—傳統文化美學」系列講座第二場次,特別邀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陳韻如副教授,主講「眾裡尋她:人物畫的女性形貌與意韻」,帶領大家進入傳統國畫殿堂,品賞人物畫中的女性形象之美。
主講人陳韻如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宋代繪畫、元代繪畫、宋徽宗書畫藝術研究、清宮繪畫。研究成果優異,包括:「大汗的世紀」網站曾獲美國網際網路獎中之「傑出卓越獎」及美國博物館協會(AAM)「繆思獎」之數位類榮譽獎及國內第十屆金學獎特優;「大觀─北宋書畫」數位博物館主題網站第十一屆互動設計獎。編著專書有《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狀奇怪非人間:吳彬的繪畫世界》、《李唐萬壑松風圖光學檢測報告》、《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等,另有學術專論十餘篇。
人物與花鳥、山水並稱中國繪畫史的三大鼎足,其中人物畫不僅歷史悠久,內蘊更是豐富深奧。陳教授以「女性」破題,開宗明義便點出中國人物畫與西洋肖像畫,究竟有何不同?不僅畫法、技巧不同,更不只是「被畫的對象」不同。畫中的女性,姿態、形貌、所包含的意涵,都因作者、創作脈絡有所不同。同時,藉由法國知名印象派畫家馬奈(Édouard Manet)的畫作「執扇的莫利索」(Berthe Morisot with a fan),與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後世譽之為中國畫史上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韓熙載夜宴圖」作為對照,揭開整場演講的序幕。
陳教授鑽研中國傳統書畫近30年,加之早期曾投身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得以親見故宮典藏的歷代書畫精品,理論與實務兼備。講座中藉著一幅幅中國傳世的人物名畫,如「韓熙載夜宴圖」、「女史箴圖卷」、「簪花仕女圖」、「洛神圖」、「搗練圖」、「歌舞圖」、「班姬團扇」、「漢宮春曉」、「雍正十二美人」、「孟蜀宮伎圖」等,分別從道德規諫、文學敘事,到宗教人物、世間樣態等幾個角度,說明「女性」出現在畫中的設定角色,從女神、烈女、到一般婦女,或者從皇后、侍女到歌舞女伎,各種身分與其姿貌之間其實蘊含著特定關連。藉由畫作中女性人物形貌的細膩變化與差異,不僅欣賞中國人物畫的線條技巧表現,展現畫家的企圖,同時還隱隱傳達了傳統倫理與社會習俗的文化內涵。陳教授不僅帶領大家認識中國歷代知名的人物畫作,還仔細教導大家如何掌握不同時代畫家、畫派的表現方式。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一氣呵成,獲得滿堂喝采!連同FB臉書直播也頻頻獲得讚賞!
演講後並抽出二十位幸運讀者,分別獲贈陳教授的《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與本館精印《國家圖書館藏戲曲小說版畫選粹》一書,另外陳教授還加贈《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海報,讓現場來賓歡欣雀躍。本系列活動下一場次將於8月21日舉行,邀請臺灣大學中文系汪詩珮教授主講:「入戲——古典戲劇創作之化用與出新」。
地點: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99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時數2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