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近年來推動以臺灣文學為主體的夏季閱讀講座廣受佳評,今夏5月23日至7月11日在跨國企業科林研發贊助下,推出「集結,千禧世代作家:新世代作家圖像」系列講座,邀請到文壇千禧世代作家與國內重要臺灣文學研究者對談。
夏季閱讀系列講座最終場於2020年7月11日舉行,以「當新女性穿越回舊臺灣」為題,本次講座主講人為楊双子老師,與談人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鄭芳婷副教授。
楊双子本名楊若慈,一九八四年生,臺中烏日人,「楊双子」是與雙胞胎妹妹楊若暉的共用筆名。楊老師為臺灣百合、歷史、大眾小說創作者,動漫畫次文化與大眾文學觀察者,臺灣民俗愛好者。曾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文化部創作補助、教育部碩論獎助,近作為《花開少女華麗島》、《臺灣漫遊錄》。鄭芳婷教授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劇場表演博士,研究領域包括:當代劇場、酷兒批判、島嶼論述。作品散見於Asian Theatre Journal、Third Text、《戲劇研究》、《考古人類學刊》及各藝術評論雜誌。
歷史小說透過生動的文字描述重建歷史現場,這種寫作手法在臺灣文學發展的歷程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不過,楊双子融合時空穿越、女性意識、百合文化等不同元素,賦予向來以男性作家主導的臺灣歷史小說截然不同的嶄新面貌。活動開場由双子老師自述希望以娛樂性為手段,探問嚴肅的文學命題。從探索臺灣本土原創百合輕小說的起源,以及臺灣歷史穿越小說如何將民俗與地方感融入情節,最後論及其作品如何面向ACGN(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族群。在描述當中分析他的作品包括第一部穿越到日本時代的臺灣小說《花開時節》;開創「少女小說」的文學血脈與融合日治時期「華麗島」文學概念的《花開少女華麗島》(2018);透過局外人之眼、穿越誠實面對(臺灣的)「自我身世」的《臺灣漫遊錄》(2020)。
而鄭芳婷教授則以「酷兒時間性」(queer temporality),詮釋楊老師作品中,揭示其「讓過去無法成事之人成事、讓過去無法發聲之人」的寫作概念。此外,也以酷兒語境中的臺灣、臺灣與境中的酷兒巧妙呈現作品中的本土文學思考性。而作為文學批評者他也建議讀者或許可以批判地閱讀當代臺灣酷兒創作,包括瞭解隱藏其中的抵抗性,檢視「政治正確」意識形態潛藏的暴力,跨界、跨域、跨國的弱勢者聯盟,作品與社會之間的交互作用。
夏季閱讀講座與新世代作家的系列講座,在楊双子老師與鄭芳婷教授輕鬆又發人省思的對談中畫下句點,各位是否都帶著滿滿知識行囊,卻仍感到意猶未盡?國家圖書館除了因疫情趨緩回來的春天讀詩節「觀物自得──歷代詠物詩詞導讀」系列講座,從8月1日到10月17日秋季講座也即將啟程,為各位讀者準備「宮闈音聲──歷代后妃」一系列演講。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報名參加。
春天讀詩節「觀物自得──歷代詠物詩詞導讀」系列講座:
報名網址:
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10活動網頁:
https://actio.ncl.edu.tw/109_spring_new秋季講座「宮闈音聲──歷代后妃」系列講座:
報名網址:
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19活動網頁:
https://actio.ncl.edu.tw/109_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