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天讀詩節 朱曉海教授主講「六朝最成功的詠物詩──〈詠湖中鴈〉」
2020春天讀詩節「觀物自得—歷代詠物詩詞導讀」系列講座第二場於7月5日下午開講,邀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朱曉海教授主講「六朝最成功的詠物詩──〈詠湖中鴈〉」。
朱曉海教授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並曾擔任大學考試中心國文科副召集人、召集人;國科會人文組學術審查委員。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教授。研究主題與專長以六朝文學與文學理論、先秦兩漢思想史為主。朱教授於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平台之「古籍導讀」課程,更榮獲2018年臺灣開放式課程聯盟──第二屆OCW優良課程獎。
老師於演講中提到:凡我以外的人、事、物都可以稱之為物,但「詠物」的物則是只限於有生命如花、樹、鳥、獸等,與無生命如几、枕、鏡、扇等的物為範圍。詩則被認為是用來抒情言志的。雖然東漢末葉似乎已經略微見到以詩詠物的身影,但在魏、晉詩的國度中,詠物一直像是大門邊的野草閒花。改變這種情勢的是在南朝蕭齊武帝永明時期,當時永明新文學運動的主導人為沈約,永明運動開啟了新風氣,將原本以賦詠物的文體,改由藉詩詠物,要瞭解詠物詩當然就得從沈約之作入手。儘管永明體此後已經成為文壇的主流之一,由皇家出面編撰的《文選》,其收錄取捨標準為「略其蕪穢、集其清英」,在四百多首入《昭明文選》的詩中,僅有一首道地的詠物詩,那就是沈約的〈詠湖中鴈〉,一般認為本詩為沈約作品中的壓卷之作。
在當日炎熱的午後,全場幾乎座無虛席,絕大多數讀者都是慕名而來,希望可以親自聆聽朱教授精彩豐富的演講內容,同時領略朱教授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演講後由朱曉海教授親自抽出幸運讀者,獲贈朱教授著作《新古典新義》、《習賦椎輪記》。
「觀物自得—歷代詠物詩詞導讀」系列講座,7月19日由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王欣慧副教授主講「託物喻懷.鑽貌窺情—魏晉詩人的摹景狀物」,8月9日由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廖美玉特聘教授主講「微物關情──唐代詩人的日常心境」。歡迎踴躍報名參與各場講座,共同進入詩的世界尋幽探勝。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