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19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6月21日)
  • 2019-06-21
2019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圖舉辦(6月21日)

  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以「歐洲議會選舉與歐盟政經整合之未來(European El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為主題,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經濟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盟發展進程與未來重要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年6月21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張台麟教授(政治大學歐文系兼歐盟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計畫主持人)主持與引言,邀請洪德欽副所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卓忠宏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任)、鍾志明系主任(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兼任)發表論文,並邀請沈臨龍副董事長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政治大學歐文系兼歐盟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計畫主持人)首先感謝在場關心歐盟事務學者專家參與本次論壇,也鼓勵在臺灣關心歐洲事務發展的同道對歐盟議會發展與歐盟研究持續保有興趣。張教授本次特別就歐盟議會選舉進行結果與分析,歐洲議會選舉每五年改選一次,制度上有席位的分配,各國的分布加上黨團的分類因此相當的多元,他認為雖然多數的歐洲人選前對選舉結果抱持悲觀態度,但選後結果大致上可以接受,也提出幾點觀察:首先在投票率大幅成長,28會員國整體平均為50.95%,較2014年多出8個百分點,投票率成長沒有地域上的區隔,歐洲議會在民主正當性方面可以有個明顯的展現共同意志和決心;此外,傳統大黨的優勢不再,中間偏右,歐洲人民黨團來自右派人士,通過半數,顯然親歐的社會黨未過半;新的親歐派政黨力量上升,大約67.5的比例,疑歐派之自由民主黨、綠黨的力量也上升,在751席次中佔了75席,由投票行為觀察,許多年輕世代的投票族群也造成環保、社會正義、稅制公平等議題對選民產生吸引力,以至於相關訴求的政黨得票率上升。張教授在結語中指出本次歐洲議會選舉顯示歐洲選民體認歐洲面臨的困難及需要改革,透過以多元意見展現,促成議會政策與相關執行方向的改革。

  洪德欽副所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以「歐盟針對英國脫歐之準備方案:兼論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對英國脫歐之影響」為題,解析歐盟議會選舉之歷年選舉過程、選舉結果與未來的因應。他也指出議會選舉意涵在於歐盟公民對歐洲問題的關心及對各國政府的不滿,中間路線的兩大黨團席次減少、反歐盟建制的席次大為增加。英國在MEPs(Members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結果由脫歐黨贏得32%得票率,相較於保守黨的得票率僅9%,是值得當局關注的警訊,顯示英國選民透過選票對政府未執行脫歐表示不滿,英國首相梅伊也在2019年5月24日發表聲明,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與首項職務。針對英國近期的選舉結果與保守黨政黨黨魁選舉結果以及黨魁選舉時發生的案外案進行分析,英國保守黨在6月20日進行舉行黨魁選舉,競選過程中,包括川普對英國由王室到首都市長的批評,被英國各界質疑美國藉此干涉英國選舉,洪副所長強調英國仍有極高的民主素養,但目前各國偏向民粹與國家主義,此外極右與民粹主義抬頭的趨勢值得探討。

  卓忠宏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任) 以「歐洲議會選舉與歐盟新執政團隊」為題發表論文,簡介歐洲議會選舉的歷史,並且分析前次與本次歐洲議會選舉的席次差異,並且整理疑歐派的三大主要訴求,包括反歐盟擴權、就業、移民與區域安全等,並介紹義大利、法國、芬蘭、波蘭、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疑歐政黨派系。卓所長指出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為 50.5%,比 5 年前 2014 年歐洲議會選舉 43.09%投票率高出許多,是歷年新高,傳統親歐的兩大政黨第一次喪失聯合席次過半,但「歐洲人民黨」、「社會民主黨」、「歐洲自由民主聯盟」(ALDE)三大黨團合作約有 434 席,穩居過半席次。卓所長也由選舉席次中由英國選出的歐洲議員選舉結果進行分析,認為英國脫歐對歐洲議會選舉的影響有限,由於歐洲議會無立法權限,僅在於條約的修正和否決權,且能影響歐盟實際運作的因素在會員國而非歐洲議會,他認為主要戰場將在歐洲執委會。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不會影響國家政府組成與政策走向之實際運作,選民比較會依照自身感受投給一些非主流、疑歐的激進政黨,對歐盟實有警惕之意味,影響層次僅在心理層面與象徵意涵,卓所長也指出歐洲議會選舉重要性在於歐盟未來五年的新執政團隊,包括歐洲高峰會主席(類似歐盟總統)、歐盟執委會主席(歐盟總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歐洲中央銀行總裁,歐洲議會議長後續歐盟執政團隊的組成,選舉結果雖然未出現過度右傾,不過歐盟新執政團隊的首要工作仍須考量性別與區域政治的平衡,同時也需關注經濟與難民治理議題。

  鍾志明系主任(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兼任)由德國角度切入,以「歐洲議會選舉與歐盟政經整合之未來:德國篇」,他觀察歐洲議會選舉後的未來發展,及各國選舉的特性,由人口數分配席次,席次最多的為德國需選出96席,最少為馬爾他,選出6席,並提出的歐盟議會選舉系統中不同國家的席次消長,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小黨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同時海外公民在該國的投票若由義務制的國家,則能夠在海外投票,愛沙尼亞甚至可由電子進行投票。本次投票比例為近20年投票率的新高,投票率增加也象徵選民對歐洲議題的重視,全歐投票率達到了25年來的新高50.6%,比2014年的選舉42.6%高出8%。德國民眾投票意願更是大幅度增加,從上次的48.1%一舉拉升了13%,達到61.4%。包括外來移民、民生經濟、氣候變遷或是美國優先的川普,均是歐洲民眾關切的議題,同時也不滿執政黨處理這些問題所交出的成績單,再加上英國脫歐與民粹高漲的「亡歐感」,催出對這次歐洲議會改選的高度關注,鍾主任由本年度德國政黨得票率分析,社民黨在本次選舉中慘敗,因此政府雖然遭遇聯合內閣的席次減少與執政問題,然而選舉結果中小黨均陸續出線,包含中間選民與生態等特殊議題黨派亦值得關注。鍾主任以2019年與2014年的兩次選舉中,德國選民對歐洲與德國議題的民調態度變化圖表分析,他認為,選後需要重新任命歐盟高層職位、處理英國脫歐,法國與德國在爭奪歐洲事務之主導權跡象明朗,同時選民歐洲意識抬頭,歐洲議員改選不再是次要選舉可見端倪。

  沈臨龍副董事長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由金融角度切入,由歐盟議會選舉與歐盟政經發展之未來為主題,沈副董事長以川普在歐洲測試極右派政黨的運作有關,以及列舉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處理各地區重要金融決策的央行總裁群像,並製作相關經濟預估分析歐元區景氣及匯率展望、歐洲中央銀行(以下以ECB表示)之政策展望與歐元走勢,及英國脫歐問題進展及景氣展望。沈副董事長認為美中問題未進一步失控,同時ECB升息將持續到明年年中,歐元區與美元的匯率差距收窄,有利於中期歐元趨升,同時歐洲景氣外冷內溫,若美中爭端再起,全球貿易敏感度高的歐洲相對受害,目前低債息壓力且實質薪資成長穩健,消費持續復甦,內需景氣穩定,但擔憂全球貿易外部風險。沈副董事長也引述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對全球經濟的預測為”Darkening Skies”,他認為未來歐盟的經濟若美中問題未進一步失控,歐盟的經濟發展也將與該預測相似,未來看似黑暗的天空,但地面上仍有光明的路徑。(經濟分析節錄自與談人發言內容,僅供參考,投資風險請自行判斷)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圖 1 - 本論壇主持人與發表人、與談人合影
    圖 1 - 本論壇主持人與發表人、與談人合影
  • 圖 2 - 論壇由張台麟教授主持
    圖 2 - 論壇由張台麟教授主持
  • 圖 3 - 洪德欽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圖 3 - 洪德欽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 圖 4 - 卓忠宏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圖 4 - 卓忠宏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圖 5 - 鍾志明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圖 5 - 鍾志明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圖 6 - 沈臨龍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副董事長)
    圖 6 - 沈臨龍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副董事長)
最後更新時間: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