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臺灣歐盟莫內講座公共論壇第2場次於5月31日在本館舉辦
  • 2019-05-31
臺灣歐盟莫內講座公共論壇第2場次於5月31日在本館舉辦

  臺灣歐盟莫內講座公共論壇第二場次,以「從歐洲議會大選結果看歐盟未來的結與解 2019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為主題,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貿易、媒體等領域之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洲議會選舉的未來發展與影響進行與談。本論壇於2019年5月31日(五) 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為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歐盟莫內講座計畫、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共同主辦,國家圖書館、東吳大學歐盟莫內講座計畫協辦。論壇由鄭家慶執行長(臺灣歐盟中心)主持,邀請孔鵬飛Frédéric Krumbein研究員(德國政治科學基金會)、麥瑞禮Michael Reilly前大使 (英國在台辦事處)、葉基仁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歐洲研究中心)、余佳璋委員(國際記者聯盟) 等人擔任與談人。

  Frédéric Krumbein教授首先介紹德國在本次歐盟議會選舉的情況發表看法,從統計數字來看,德國的投票率達到61.4%,但主要政黨的得票率卻是下降的,而綠黨在這次的選舉中得票率增加了9.8%。這次綠黨支持率大幅增加的原因與氣候變遷的議題有關,支持者的年紀主要分佈在18-24歲族群,同時,極右勢力得票率亦有增加。總體而言,親歐政黨和綠黨依然贏得較高的選票,但綠黨是否會因此成為未來德國主要政黨,仍需要持續的觀察。此次選舉後,德國人對於歐盟,特別是經濟面向,有高達78%的選民表達樂觀的看法,較2014年選舉的68%高,而認為歐盟過度干預的比例從2014年的62%下降至46%。最後,對於德國而言,未來將會更多元但卻更分裂;對於歐盟來說,在缺乏多數之情形下,運作將更具有挑戰。總體來說,德國的高投票率顯示公民對歐盟再次展現興趣,但德國對於歐洲未來發展之發語權將會弱化、且具有不確定性。

  Michel Reilly代表則指出,本次2019年歐洲議會大選結果,顯示保守派政黨之得票率並不如預期,兩個主要傳統政黨之席次並未過半,右派政黨及綠黨則獲取比以往多之席次,未來將可能組成一個大聯合政府,由EPP, S&D與ALDE或是GREENS共同合作。然而,此現象卻存在隱憂——將可能導致議會做決策時更具挑戰性,尤其重要人事以及重要事項之決策,將回到國家政府之手上,此與歐洲議會代表人民之理念有所悖離。整體而言,本次選舉對歐盟之影響,首先傳統主流政黨不再佔據主流地位,在此情形下,EPP, S&D以及ALDE應不會選擇與民粹主義政黨合作,因此右派政黨及GREENS之影響力將有所增長,故未來歐洲應該會處理較多的氣候變遷議題。另外,未來歐盟執委會新任主席之選任亦顯得關鍵。最後,對英國之影響,投票結果顯示英國更加分裂,對脫歐意見相當分歧,保守派及工黨得票率比以往低,主要在於保守派無法在脫歐議題上達成成果、工黨對此立場搖擺,使其威望受損。工黨可能為與保守黨區別,而採取偏向留歐之立場。保守黨可能會選擇一個支持硬脫歐之領導人,但因保守派未能佔據多數議會席次,故未來硬脫歐之方案應難以獲得支持。除非保守派選擇一個相當有威望且實權在握之人來處理脫歐,才有辦法改變現況。

  葉基仁主任則認為,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由於疑歐勢力的竄起,導致以往的兩大黨團EPP(歐洲人民政黨)和S&D(社會與民主進步聯盟)在這次的選舉中席次並未過半,必須和其他黨團進行合作的現象。此外,疑歐勢力以義大利、匈牙利、波蘭所擁有的比例最高,捷克也有增加的趨勢。在這次的選舉中亦能看出歐洲人再度關心歐盟事務、民粹及疑歐派候選人支持率不如預期和綠黨支持人數顯著增加(年輕人關心氣候、環境議題)等現象。此外,葉基仁主任亦特別闡述國際大環境的局勢,和對歐盟的影響及歐盟未來走向。例如歐盟未來的貨幣政策在會員國負債嚴重、貿易戰、Brexit、保護主義陰影下,將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歐盟產業政策會因為綠黨的訴求可能有所調整;最重要的是歐盟未來的貿易戰略,例如透過歐日EPA的簽訂,加強合作與夥伴關係而非保護機制(對抗保護主義)。最後對於臺灣未來的機會,葉基仁主任也認為,面對日本在亞太地區主導CPTPP,加上日歐EPA,日本作為亞太區貿易Hub之角色越來越明確,對臺灣來說,日本所代表的是市場擴張之可能性,臺灣必須與日攜手前進歐盟,否則將被邊緣化。

  余佳璋委員從媒體以及相關報導之角度,對這次2019年歐洲議會大選結果進行分析。首先提及法國通訊社之報導,認為本次選舉顯現「左派往中間修正,右派往右邊移動」之現象,顯示出過去傳統兩大主要政黨(EPP以及S&D)已有老化之現象,其未能適時適度因應新議題,滿足年輕人之需求;而傳統中間路線政黨,因立場不夠鮮明未能找到閱聽大眾,便出現右派往右邊移動之現象。惟右派之聲量與其獲得之選票,兩者呈現一非常有趣之現象,右派雖在網路上聲勢浩大,但事實上關注的人未必均支持其立場,因此投票結果未如選前般預期。另一值得關注的是綠黨之崛起,其從氣候變遷行動中爭取其聲量,年輕人認為從此議題切入,方能促使老舊政黨改變。而在綠黨崛起之下,因其要求將更多的平權與社會保障納入歐盟政策,歐洲媒體擔憂很可能引發極右派強烈反對,導致歐洲議會未來將陷入僵局,造成意識形態上之對立。本次媒體報導顯現之另一焦點,年輕世代與泛歐意識選民,希望在媒體及輿論報導中得到更多資訊,以強化其投票意念。最後,講者認為本次歐洲媒體選前報導之呈現非常多樣化,因媒體仍需仰賴收視率及點擊率,傳統政黨之報導難以吸引大眾目光,需有新題材方能反饋於收視率、點擊率,而這樣作法是否正向影響抑或是連帶加速新政黨對歐洲之影響,值得思考。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本場次論壇與談人,左起Dr. Frédéric Krumbein、鄭家慶執行長、Dr. Michael Reilly、葉基仁主任
    本場次論壇與談人,左起Dr. Frédéric Krumbein、鄭家慶執行長、Dr. Michael Reilly、葉基仁主任
  • 論壇現場實況
    論壇現場實況
  • 論壇現場實況 (2)
    論壇現場實況 (2)
  • 論壇現場實況 (3)
    論壇現場實況 (3)
最後更新時間: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