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
  • 2019-05-11
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

今日特藏組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潘鳳娟教授以「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潘教授以歐洲的著作來談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和理解,如1667年基爾歇(Kircher)的《中國圖說》(China Illustrata),基本上是匯整了以往對中國的研究和資料,呈現出不同的面向。有歐洲最早見到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此為基礎鋪陳西方與東方宗教交流的可能性。也包含了多幅地圖,詳細交代前往埃及、波斯、印度、中國及日本的路線,並以不同地域陳列不同的動植物,如歐人稱之背負十字架的螃蟹等,以及中國的礦產、中國的醫學、中國的水果荔枝等。這是歐洲人的經驗和想像。

其次就是不曾離開巴黎的耶穌會教士杜赫德(Du Halde)的《中華帝國志》(Description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1735),歐人對中國的了解進入新的階段。他讓中國人自己來說話,利用大量傳教士帶回來的資料,以及透過中文書的翻譯介紹來了解中國。本書規模龐大,內容大幅增加,尤其對民間生活的不同面向皆有描述。除了中國以外,也談蒙古、滿州、西藏、朝鮮等。讀者廣泛,有教會上層人士,法國王公貴族,貿易商,資產階級等。本書對歐人的對外拓展幫助極大,而且在寫作編輯觀念上逐漸脫離歐人以宗教為中心的立場。

再來就是所謂中國最後的耶蘇會士錢德明(Amiot),他的名著《中國歷史、科學與藝術回憶錄》(Me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des chinois, 1780),記載了與英法等國要員的通訊,對法國王室提供書籍,轉贈工藝品;提供軍事消息;提供中國的奏折、上諭等,也廣泛介紹中國的音樂、舞蹈、歷史、語言、藝術、器物、軍事用品、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孔子聖蹟等,實際上已是一部博物誌,一部百科全書。

潘教授最後提出一哲學性的思考做為結尾:就是歐洲的中國形象是歐洲自身文化的變裂的因素,歐洲的中國形象是中國元素的重構,也是一種異文化的重構,是一種指涉他者也同時指涉自身的呈現。

  • 潘鳳娟教授為讀者們解說西洋古籍中的中國意象
    潘鳳娟教授為讀者們解說西洋古籍中的中國意象
  • 《圖像中國現勢志》中的人物插畫
    《圖像中國現勢志》中的人物插畫
  • 插畫中的動物帶來的神奇印象
    插畫中的動物帶來的神奇印象
  • 中西方插畫中對彼此的認知扭曲
    中西方插畫中對彼此的認知扭曲
  • 場內專心聆聽的讀者朋友
    場內專心聆聽的讀者朋友
  • 會議廳外觀賞展件的讀者
    會議廳外觀賞展件的讀者
  • 讀者提問
    讀者提問
  • 讀者提問
    讀者提問
  • 潘鳳娟教授為讀者簽書
    潘鳳娟教授為讀者簽書
最後更新時間: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