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秋季講座第三場王鴻泰教授主講「明代士人的尚俠習武風氣」
  • 2018-09-08
秋季講座第三場王鴻泰教授主講「明代士人的尚俠習武風氣」

時代背景一直是孕育武俠小說的沃土之一!而明代則常被公認是武俠小說最常出現的時代場景。武俠小說作家們為何鍾情於明代?明代社會是否具有「尚俠崇武」之風?確實是個迷人的課題。本館與科林研發合作規劃的「細說江湖——談武論俠話古今」秋季系列講座第三場,便有請國內精通明代士人生活研究的王鴻泰教授以「武功、武學、武藝、武俠——明代士人的尚俠習武風氣」為題,於98日初秋的週末午後蒞館演講,國際會議廳裡湧入四方慕名而來的聽講人潮。


主講人王鴻泰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長期致力於明清城市生活與士人文化的研究,近年特別關注明清士人在科舉制度下的生命歷程、心態及其所衍生的行為,包括習武風尚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另有以「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為大主題之相關論文十數篇。


王教授一開講便單刀直言「俠」是明代士人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他以「士人」為對象,暢談在科舉極端盛行的明朝社會裡,作為知識份子的「士人」階層普遍具有兩大人生追求:一是參加「科舉」;其次便是追求軍事上的表現,亦即展現「武功」,其中就包括「武學」、「武術」及「武藝」。而明中期以來有關兵法武術的講求,大體有兩種屬性與趨向:一則歸於現實層面,屬經世脈絡下,具有實用性的「武學」,藉此以在現實社會中建立「武功」;一則逸脫於現實,屬雜藝技術之類,具有逸樂性的「武藝」,文人藉此以營造一超越現實「武俠」世界。在明代社會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這兩種武術文化同時發展,而有不同取向:「武功」屬性與明末清初之實學相合流,屬其中之重要內容,而有「武學」之講究,以至出現以此為重要特色之顏李學派。「武藝」屬性則與文人文化合流,屬其中獨具特色之一環,而有「武俠」類型士人之出現,此類人物活躍於晚明社會,以至成為別具特色之社會文化景象。明後期士人在動亂時代的刺激下,自士大夫階層以至於士人,自中央官僚,以至於地方士紳,都被捲入追求武力的風潮之中。在此風潮下,武力之講求有其現實性,但卻又非止於現實性的發展。除了藉武學之講究以保鄉衛國,或建立功業外;亦多有士人藉諸武藝以張揚個人不凡志向,建構超越現實的人生想像,或者,藉武藝以展開異類交游,在城市中展開俠游活動。如此,晚明習武風尚與異類交游形成一種獨特的武學/武藝文化,此種武學(藝)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時代趨勢的反映,一方面也是社會生活與文化發展、演化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的探究,一則可以探知明代社會脈動,理解時代下的心態,同時,藉此亦可對明清社會文化的內在意涵與演進脈絡有更深刻的掌握。


王教授酷好明史之研究,博覽群集,對於歷史掌故尤是熟悉。演說中,透過歷史人物、史實的鈎沉發掘,明代中晚期士人們談兵論劍、棄書習武、甚至揮霍狎遊的風氣、景象生動鮮明,如在目前!兩個小時的演講,充滿奇趣,獲得滿堂喝采。演講後則提供王教授推薦的武俠小說新銳名家鄭丰所寫《杏花渡傳說》一書作為抽獎贈送現場來賓。


本系列活動下一場次,將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相因主講:傳奇、武俠與電影:戲說老江湖胡金銓、李安與侯孝賢,歡迎踴躍參加。


時間:2018915日下午2時至4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三樓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時數3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427

  • 耿立群主任主持講座
    耿立群主任主持講座
  • 王鴻泰教授為讀者解說
    王鴻泰教授為讀者解說
  • 現場讀者踴躍參加
    現場讀者踴躍參加
  • 現場讀者提問
    現場讀者提問
  • 現場讀者提問
    現場讀者提問
  • 現場讀者提問
    現場讀者提問
  • 講座完王教授為讀者簽書
    講座完王教授為讀者簽書
  • 王鴻泰教授、呂姿玲主任、耿立群主任合影
    王鴻泰教授、呂姿玲主任、耿立群主任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