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安全維護

       
字級
    分享
  • QRCode
淡談駭客攻擊
  • 2014-05-23

淺談駭客攻擊

◎魯明德

  科技部於今(103)年3月初才成立,就驚爆網頁遭到入侵。小潘看到這則新聞後,想到以前念過的資訊安全,好像都在講資訊的加解密;駭客到底是如何入侵網站?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小潘立刻針對駭客問題向司馬特老師請教,司馬特老師娓娓道來,

其實網際網路是個非常不安全的平臺,它在確保資訊安全的能力上,本來就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才造成今天的駭客橫行。

  網際網路在設計初始,其目的是為了提供美軍做為資訊交換之用,並沒有想到有今日的用途,所以網路架構設計係採用TCP/IP的協定,主要著眼在快速、正確地傳達訊息,因此在安全性的考量上著墨較少,這是它先天不足的地方。

   當柯林頓政府把網際網路開放做為商業用途至今,網際網路快速擴張,輔以微軟作業系統的普及,幾乎大部分的電腦都採用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透過TCP/IP的通訊協定連上網際網路。然而,問題就在於微軟的作業系統其實也有許多安全漏洞,

加上使用者眾,遂成為駭客覬覦的目標,這是它後天失調之處。

  小潘聽完司馬特老師的說明,終於了解網際網路常被入侵的原因。但是,什麼是駭客呢?司馬特老師繼續說明,我們一般都把那些惡意入侵他人電腦、破壞或竊取資料的人稱為駭客,其實英文上,對於入侵他人電腦的人,

又可分為Hacker及Cracker二類;其中Hacker原來是指那些具有電腦程式能力,喜歡寫程式或挑出系統問題,並予以補強的程式設計師,他們通常是針對系統中存在的弱點處入侵,但不會故意破壞系統;Cracker則是指那些比較惡意,

未經他人允許就進入系統搞破壞的人,不過現在大家也都把他們稱為駭客。

  駭客在入侵前,一定會根據入侵的目的,先確定要攻擊的目標。攻擊的目的可能有:商業目的、報復目的、單純練功等;確定攻擊目標後,駭客就會開始大量蒐集目標資訊,

其中包括:主機的數量、使用的作業系統、使用何種郵件系統、網路伺服器、防火牆、系統漏洞等。當這些資訊都蒐集完畢後,駭客們就會使用他們的攻擊方法,運用各種技巧入侵目標系統。

  小潘聽完後頻頻點頭,原來駭客的攻擊是有戰略的,但是它的戰術又有哪些呢?司馬特老師接著說下去,駭客的攻擊通常分為4個階段:感染、持續、通訊、操作。駭客入侵電腦的過程,類似人們感冒般,感冒前會先受到病毒的感染。

同樣地,駭客在入侵前,也會透過釣魚郵件、軟體漏洞、下載惡意程式等方式,讓目標電腦先遭到感染。由於電腦技術的進步,駭客可能藉由一個暗藏攻擊的網址,就能讓電腦的門戶大開,所以大家常用的社群網站或通訊軟體,便是很好的攻擊載具。

  當惡意程式順利進入目標後,必須要讓它能夠持續存活,不致因系統重新開機而陣亡,因此惡意程式要能夠修改開機順序,比作業系統更早載入,才能確保常駐被感染的電腦。

為了避免被防毒軟體或防火牆發現,惡意程式也會偽裝,本身沒有寫入攻擊指令,在常駐後再向外界的伺服器溝通。因此,駭客會透過遠端遙控的方式,操縱惡意程式,進行各種破壞或竊取工作。

為避免傳遞指令被電腦使用者發現,通常會利用加密的方式傳遞,或利用proxy代理伺服器做為跳板,或是直接取代DNS伺服器。當受感染的電腦接到指令後,就會尋找電腦內特定的資訊,或是記錄使用者操作電腦的指令,

或是再去感染其他的電腦,尤其在今日社群網站普及的時代,很多感染都是透過社群網站做為媒介。

  聽完駭客攻擊的方式後,小潘又想到:該如何避免惡意程式的攻擊呢?司馬特老師接著說,為避免電腦遭到惡意程式攻擊,首先要做應用程式的控管,不明來源的程式不要安裝在電腦中,

如果真的要使用,也應先進行掃描後再行安裝。其次,要進行使用者的控管,現實生活中常是1臺電腦有多位使用者,此時應儘量將使用者設定成不同的使用者帳號,權限也應越低越好,

最好每位使用者的儲存空間或應用程式完全分開,避免交互感染。最後是網路管理,千萬不要為了資料交換的方便,而開啟無帳號密碼的資料分享空間,以避免惡意程式感染公用資料夾中的檔案,造成大量感染。

  小潘對於駭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任何科技如果無使用者的自制與管理制度,終究是無法有效控制。 (作者為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講師) 摘自清流月刊103年5月號

最後更新時間: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