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閱讀活動錄音下載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21-07-17
王文興《背海的人》中的港鎮地景與海洋敘事

著者:廖淑芳,陳柏言

出版(活動)日期:2021-07-17

時間:02:02:39

發音:國語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夏季閱讀講座「青出於藍──臺灣文學的跨世代對話」,第五場於2021年7月17日舉辦,活動邀請廖淑芳(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陳柏言(小說家),共同主講「王文興《背海的人》中的港鎮地景與海洋敘事」。

出生於1939年的臺灣作家王文興老師,大學時代與白先勇、陳若曦等後來成為文壇巨擘之學者同班。他從發表《十五篇短篇小說》、《家變》、《背海的人》,無論是在現代主義文學或者是探討臺灣鄉土文學領域,都有不少研究者探討。王文興的小說充分體現西方現代主義的形式實驗、宿命與存在主題、以及對於主體的關照,奠定獨樹一格的美學。王文興不只是臺灣現代派小說的代表性作家,更曾榮獲國家文藝獎(2009)、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勳位(2011)等殊榮。本場講座邀請學者廖淑芳談臺灣現代主義的引進、美學觀、影響,並由小說家陳柏言重讀王文興歷經十餘年完成的鉅作《背海的人》,剖析作品裡現代性與鄉土性的糾葛。

廖淑芳老師,雲林虎尾人,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博班時期曾獲府城文學獎、竹塹文學獎等文學評論獎項。目前為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陳柏言先生,一九九一年生,高雄人,目前就讀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本次講座首先由廖淑芳老師提出三個提問來闡述王文興《背海的人》的背景與涵義:一是這本書(上下冊)寫作時間為何長達25年之久;二是主角「爺」到底是什麼人;三是這本小說訂名為《背海的人》,它與海洋究竟關係為何;《背海的人》裡的爺住在深坑墺究竟意味象徵著什麼。接著由陳柏言老師主講的主題為《背海的人》中的港鎮地景與海洋敘事。分享和這本書的相遇機緣,並從王文興早年小說〈海濱聖母節〉談起,進而介紹《背海的人》中南方澳的港鎮地景其中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涵,如:洗澡間(孤獨與自由)、媽祖廟(疑神)、相位攤(工作與命運)、近整處(剩餘之地)、茶室(動物化的歡愉與傷損)、教堂(難以進入的天路)等;以及就電影《尋找背海的人》、《關於地方-南方澳誌》等當代的回響,思考此刻閱讀《背海的人》的意義等。最後由廖淑芳老師結尾補充「深坑墺」整個就是象徵的大海,爺是面向大海生機,但冬天的海事一片灰濛死海,面海的結果是被海與死亡,從象徵的意義看這是現代人與命運決鬥的交響樂章。

2021.8.4更新

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