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閱讀活動錄音下載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21-01-23
看見真正的印度?:從《印度之旅》到《微物之神》

著者:林玉珍

出版(活動)日期:2021-01-23

時間:01:59:09

發音:國語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本館四季閱讀講座自開辦以來深獲讀者好評與迴響,今年冬季閱讀講座以「筆尖上的花花世界--西洋文學的經典情境」為主題,本系列的第5場演講於今日(1月23日)登場,邀請林玉珍教授以「看見真正的印度?:從《印度之旅》到《微物之神》」為題,引領讀者由《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醫生的翻譯員〉(Interpreter of Maladies)、以及《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等三部二十世紀英語文學作品,看見不同作家筆下印度遊記的異同。

今日演講由本館知識服務組洪菀吟編輯擔任開場主持人,洪編輯首先代表國圖歡迎現場讀者,並介紹今日講師林玉珍教授。林教授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現代愛爾蘭英文文學。主要著作為 Justice, History, and Language in James Joyce’s Finnegans’ Wake (Edwin Mellen) 以及譯作《喬依斯傳》 (九歌)。單篇論文散見於國內外學術期刊 (James Joyce Literary Supplement, James Joyce Broadsheet, Irish University Review, Concentric,《歐美研究》、《英美文學評論》、《中外文學》) 以及國外出版社 (Rodopi,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專書。

誠如本次冬季閱讀主題「筆尖上的花花世界」,文學作品中旅人的認知框架決定其所看到的世界,以及對當地文化的理解;而作家的文化背景更決定筆下主角的認知框架。這場演講即探討英國作家佛斯特 (E. M. Forster)、印裔美籍作家鍾芭.拉希莉 (Jhumpa Lahiri)、以及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依 (Arundhati Roy) 筆下印度遊記的異同。老師首先簡介印度的殖民歷史、宗教及語言,讓聽眾對印度的背景有初步認識。《印度之旅》是英國殖民文學經典之一,故事中的英國旅人心胸開放、樂於接納異文化,其中一位甚至言必稱想「看見真正的印度」,兩人受到當地人邀請一同出遊,卻不敵水土不服而引爆種族糾紛。

然而,文化衝突並不僅發生於異族,僑民和祖國文化之間也有類似的問題。《醫生的翻譯員》即為這類問題的闡述。《醫生的翻譯員》鍾芭.拉希莉 (Jhumpa Lahiri)的短篇小說,作品中的旅人是印裔美籍的一家人,他們趁返鄉探親之便,雇車自由行,司機是業餘的醫生譯者,為醫生翻譯印度的各種方言。旅途中,旅客與司機的文化差異屢見不窮,司機的兼職更引發女性遊客的興趣,殷勤探問,讓司機想入非非。結果卻是她和丈夫貌合神離,更曾和他的好友有過肌膚之親後,生下次子,心理的罣礙一直未解,而丈夫卻渾然不覺,她想藉由司機的「翻譯」療癒,結果落得不歡而散,文化間的隔閡仍然無法透過「翻譯」理解。

阿蘭達蒂.洛依 (Arundhati Roy) 的《微物之神》則以本土視角,觀看返鄉僑民、觀光客、以及在地人的英籍前妻與女兒的印度之旅,圍繞禁忌之愛與違反禁忌所造成的後果。他們或鄙夷印度的髒亂落後、或神迷於精簡版的印度神話劇、或訝於不可解的印度禮儀。後者更在無意間捲入因觸犯種姓禁忌而來的暴力、看見真正的印度之後,結束傷心之旅。

老師在演講最後呼應今日的主題,提出「何謂真正的印度」,在每一個人眼中看來都是從個人角度片面的表述,從後現代的觀點看來,也並無所謂的正宗;透過不同作者的書寫,能帶給讀者多樣的觀點,拼湊出個人心目中的樣貌。教授的演講穿插大量的文本及影音資料,帶領讀者從不同作者的視角認識印度,探尋文化、自我認同及自我追尋間錯綜複的關係。演講後的贈書抽獎活動,由本講座合辦單位「科林研發」提供10本老師今日講解的作品《印度之旅》(聯經,2017),贈送給現場幸運的聽眾,林玉珍教授也為讀者簽書,感謝讀者熱情參與。

2021.2.9更新

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