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閱讀活動錄音下載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19-11-15
古代歐亞冶金發展的主要趨勢和中國的觀點

著者:葛仕達(Stanislav Grigoriev)

出版(活動)日期:2019-11-15

時間:00:52:47

發音:英語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9年11月15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獎助訪問學人邀請俄羅斯科學院歷史及考古研究所葛仕達教授(Stanislav Grigoriev)專題演講。由國立中正大學郭靜云教授(Olga Gorodetskaya)擔任主持。


葛仕達教授主講「古代歐亞冶金發展的主要趨勢和中國的觀點」,演講主要為他前往歐亞大陸北部和歐洲考古遺址,分析金屬和礦渣,進而整理出的古代冶金初始礦石與所生產的合金類型之間的相關性:1)冶煉天然銅和氧化礦石-純銅,2)用砷礦物合金冶煉超鹼性岩石中的氧化礦石,3)冶煉黝銅礦,4)硫化銅鐵硫化物-銅錫合金。以上述合金的產生年代及分布,解讀歐亞大陸冶金技術的傳遞與過渡,以及社會和經濟的背景。葛教授指出,中國冶金有地方性起源,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量非常有限。現今的主流思想:中國冶金和歐亞大陸的冶金發展相互呼應,草原歐亞大陸的冶金技術影響了之後的中國冶金業的說法,是有待商榷的。在西元前5至3千年的長江流域,便有冶金的存在。二里頭文化的考古資料則顯示以銅錫合金取代稀少的純銅,間接推動了日後商代的強盛。


2019.11.27更新

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