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閱讀活動錄音下載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17-11-25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後)離散敘事文化認同及身份定位的難題-當代馬華詩人的南洋書寫

著者:張光達主講

出版(活動)日期:2017-11-25

時間:00:24:53

發音:國語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臺灣、馬華、新華文學與文化國際研討會
106年11月25日


華語語系南洋書寫出版產業數位資源主持人:許文榮,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中文系副教授

(後)離散敘事、文化認同、及身份定位的難題——當代馬華詩人的南洋書寫

 

張光達主講,作家

 

本文擬討論當代馬華詩人書寫南洋的詩作,探究其歷史語境、文化身分與書寫策略的糾葛關係。從上個世紀 90 年代以來,馬華詩人持續書寫南洋,以主題的方式記載呈現馬華文學的南洋書寫,這些廣義的「南洋詩」,爲馬華離散文學史,或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文學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值得關注的層面。首先從游以飄的詩作〈南洋博物館〉談起,是當代馬華詩人書寫南洋的先聲,之後陸續有南洋詩的寫作,至世紀末的陳大爲,以主題聚焦的組詩形式,透過數十首南洋史詩,重寫南洋歷史,出版詩集《盡是魅影的城國》,敘述馬來半島華族文化身分與書寫主體的錯綜複雜關係。新世紀前十年,林健文以一册《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脚基》,以兩輯的組詩,透過編年史的方式,分别寫下了南洋歷史與家鄉馬來西亞的觀感,進而抒發其對馬來半島斯土斯民與文化身分的認同。由於這些南洋詩剖析詩人的寫作心路歷程,並處理南洋華人的離散歷史敘事、馬來西亞半島的族群政治議題、文化身分定位的難題,詩中夾敘夾議的批評力道,嘗試融入在地的後離散情境,强烈顯示馬華當代詩人的華語語系表述。故本論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馬華的南洋詩作爲例,解說其書寫南洋的文化身分想像,第二部分分析這些南洋書寫的文本策略,如何透過(後)離散敘事與個人的身分定位,建構詩人的認同屬性,最後則透過詩中的(後)南洋─馬來半島的敘事辯證,跳脱出在地―離散,反離散―再離散的二分法,爲當代華裔弱勢群體的認同屬性,及身分定位的難題,嘗試在史書美的反離散及張錦忠的再離散論述基礎上,提出後離散的華語語系表述。


2018.1.16更新

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