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閱讀活動錄音下載

       
字級
    分享
  • QRCode
  • 2017-12-15
儒家是一種宗教嗎?

著者:李明輝主講

出版(活動)日期:2017-12-15

時間:01:26:39

發音:英語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本年度(106)第七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於12月13日在洋溢著濃厚聖誕氣氛的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隆重登場!本場次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明輝研究員,主講「儒家是一種宗教嗎?(Ist der Konfuzianismuseine Religion)」,由慕尼黑大學副校長葉瀚教授(Hans van Ess)主持,本館漢學研究中心嚴曉珮編輯代表主辦單位出席。

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館長Dr. Klaus Ceynowa首先致開場詞,他特別提到該館與國家圖書館的友好互動,除了感謝國圖在該館舉辦講座「臺灣漢學講座」,也預報了未來兩館合作的展覽計劃。接著由特地從柏林趕來共襄盛舉的我國駐德大使謝志偉博士致詞,他用詼諧輕鬆的方式向現場的德國民眾介紹臺灣與臺灣的學術研究,博得許多掌聲。然後是主持人葉瀚教授介紹李明輝教授與他在現代儒學研究的傑出成就。

 

李明輝教授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指出,自從中西文化在明末開始直接接觸之後,「儒學是否為宗教」這個問題一再成為爭議的焦點。而世界各地的學者,也分別於各自的學理背景下,對此議題提出看法。李教授認為,德國哲學家康德針對基督教所提出的「道德宗教」概念,非常值得參考與借鏡。康德在他的著作《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一書中,解釋所謂的「道德宗教」即是一種「理性界限內的宗教」。他將「恩寵底作用」、「奇蹟」、「祕密」、「邀恩的手段」並列為「理性界限內的宗教之補遺」。康德進一步提出,這些「補遺」是歷史發展之產物,且由於它們與道德宗教的本質相牴牾,故隨著人類理性之發展,終究會為歷史所揚棄。

 

對於康德及其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李教授指出,康德的宗教觀面臨一個兩難之局:或者「上帝存在」的設準使其「道德自律」的基本觀點相對化,或者「道德自律」的絕對意義將使「上帝存在」的設準成為多餘。因此,李教授以康德「道德宗教」的觀點來重新省思「儒學是否為宗教?」,以及先秦儒學向「內在超越」的轉向,以及宋明儒學的後續發展歷程。並以此說明,孔子之後的儒學即便逐漸走上「道德宗教」的道路,但也因為有著不同於西方思想的發展歷程,故可以避免康德所面對的兩難之局。

 

此次講座的合辦單位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在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RCCS)」的合作單位之一,本場次是第一次在該館舉辦的「臺灣漢學講座」。頂著刺骨的寒風,仍有將近90位民眾熱情出席聽講,足見我國於歐洲及德國地區推廣漢學研究之成效。會中李教授以德語講述其多年研究儒學之心得,會後更有相當熱烈的交流與討論。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館長特地以該館2008年特展“Kulturcosmos der Renaissance”出版品贈予李明輝教授,感謝他擔任這次臺德學術交流的橋樑。本中心並於現場發送「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臺灣獎助金」等宣傳摺頁,藉以鼓勵更多優秀的外籍學者申請來臺研究,進一步提升臺灣研究的量能。

 

2018.1.12更新

點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