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國外對臺灣政治研究的風行(The Popularity of the Study of Taiwan Politics Abroad)
  • 2012-04-26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國外對臺灣政治研究的風行(The Popularity of the Study of Taiwan Politics Abroad)
2012年4月25日下午漢學研究中心舉辦學術討論會,此為去年本中心成立「世界漢學學友會」之後舉辦第一場「寰宇漢學學友講座」,特別邀請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度訪問學人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主講「國外對臺灣政治研究的風行(The Popularity of the Study of Taiwan Politics Abroad)」,由臺灣大學政治系、國家發展研究所葛永光教授主持。 1989年中國爆發天安門事件,羅達菲教授遂輾轉到臺灣研究,首次見識到臺灣的選舉以及學生運動,成為其日後以臺灣研究為重心的契機。1992年至1999年旅居高雄,更見證了臺灣民主化的過程,這些豐富的臺灣經驗都為他日後的研究奠下根基。 對於如何證明國外對臺灣政治研究風行的變化,羅教授認為可從歐洲大學的課程科目看出端倪,他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課程為例,1年開設3門與臺灣研究有關的課程;學生數量也可資證明,亞非學院研究政治的博士生在各學科中人數最多。關於臺灣研究的學術討論會,在歐洲很受歡迎,其中國際關係和政治的主題佔了70%。包含書籍和學術期刊等臺灣研究的出版品日趨增加,而且與臺灣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蒐集容易,加上線上資源的取得極為方便,學者即使未到臺灣也可進行學術研究。現在,臺灣不僅建置便利的高鐵,還有完善的醫療設備,以及政治菁英受訪配合度高等利多,使得臺灣更加適合國際學者們進行田野調查,無安全顧慮。臺灣的漢學研究中心、蔣經國基金會、臺灣民主基金會、外交部等機構設置獎助學金,提供學者研究補助,也大幅提升學者以臺灣做為研究主題的意願。尤其,臺灣的政治發展脈絡,很適合與其他國家的政治情勢相比,無形中也驅使國外學者們對臺灣政治產生研究的興趣。此外,臺灣政黨在政治領域的創新制度,例如黨內初選增加民意調查、推陳出新的作秀文化等活動,也屢屢為政治史創造新頁,吸引國際學界的目光。羅教授以自身在臺的生活體驗,以及深厚的研究資歷,精彩詮釋臺灣政治研究的現況,期許讓更多人可以瞭解臺灣,進行臺灣研究,特別是獨一無二的臺灣選舉。會議在主持人、與會者熱烈討論中結束,為首場「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劃上完美的句點。 「世界漢學學友會」為漢學研究中心為了凝聚歷年中心獲獎訪問學人情誼,及協助學人間聯繫管道而成立之社團,以促進臺灣與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自1989年7月開始實施已逾20年,獎助研究之對象為國外大學相關系所之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以及學術機構之研究人員,已補助過來自40個國家的外籍學人360餘人。「世界漢學學友會」平日利用Facebook網路社群做為聯繫平台,本中心並將不定期為學友會成員舉辦學術及聯誼活動,同時在《漢學研究通訊》及電子報增加世界學友會訊息的報導(例如學人參加研討會、演講、發表論文、獲獎及出版新書等),歡迎歷年獎助之訪問學人踴躍加入「世界漢學學友會」,善加利用Facebook平臺,並提供近期活動訊息。 照片左起:羅達菲教授、葛永光教授、曾淑賢館長
最後更新時間: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