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隱喻的內涵是 簡單 優雅 深刻
今(2015)年本館於8月15日至10月17日期間舉辦「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邀請到國內醫學史與科技史知名學者,包括洪萬 生、張嘉鳳、祝平一、李貞德、徐光台、周維強等六位教授,分別就古代數學、醫學、科學交流與軍事等不同領域,與大眾分享多年研究與心得。講座首場於104年8月15日下午2時舉行,邀請國內數學教育史權威洪萬生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主講「東西數學風格比較:《九章算術》vs. 《幾何原本》」,由本館曾淑賢館長主持。
洪萬生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學士、碩士畢業,主修純數學。1991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科學史博士(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博士。曾任臺師大數學系教授兼主任、 臺灣數學教育學會理事長、國際科學史學院通訊會員、Historia Mathematica(國際數學史雜誌)編輯委員、《HPM通訊》發行人、台灣數學(虛擬)博物館創始人之一。曾撰寫或主編《孔子與數學》、《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數說新語》等多種科普著作,並擔任《畢氏定理四千年》、《數學女孩:伽羅瓦理論》、《畢氏定理四千年》等多種科普書籍之審訂。
洪萬生教授在演講中透過古籍原典舉例,依序介紹《九章算術》及劉徽注,以及歐幾里得《幾何原本》(The Elements)內容大要,尤其著重在數學知識的可以類比的命題部份。根據這些例子,引領讀者領略古代中國與希臘各自發展出來的獨特數學風格。洪老師認為東西數學風格的之對比,尤以注《九章》之劉徽 (263 ACE)對歐幾里得 (Euclid, 300 BCE) 為案例,更能幫助讀者體會在文化脈絡中的數學知識活動之價值與意義,因此他列舉各家說法,如為《九章算術》作注,重要者包括魏劉徽《九章算術注》、南宋楊輝《詳解九章算法》…如數家珍。另外,他也引介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版本對於影響後世文本的重要性。在Q&A時間,洪教授不僅鼓勵,也對年輕學子的提問與臺灣數學教育的未來予以肯定。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第二場將於8月29日(六)舉行,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張嘉鳳教授,主講「明末文人的酒色、情欲與生死-黃承昊與《折肱漫錄》(1635)」。歡迎各界蒞館聆聽。
本館文教區電梯,將進行維修工程,於8/17~9/15期間暫停使用。如造成不便,尚祈見諒。
主講人洪萬生教授
第一場8月15日由曾淑賢館長主持
洪萬生教授與讀者互動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