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朴永煥教授演講
  • 2025-11-25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朴永煥教授演講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5年11月25日下午舉辦今年度第8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2025年度漢學獎助學人,韓國東國大學(Dongguk University)朴永煥(Park Young Hwan)名譽教授擔任主講,講題為「胡適與閔泳珪的浪漫交遊及若干論點——以哈佛燕京學術網絡與東亞知識循環為中心」(Hu Shih and Min Young-gyu's Romantic Fellowship and Several Points of Discussion—Centered on the Harvard-Yenching Academic Network and East Asian Knowledge Circulation)。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廖肇亨研究員主持。

朴教授兼任北京語言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東亞佛教交流與韓中關係。多年來持續研究宋代文學與禪宗的關係、東亞佛教文化交流與人間佛教,以及韓流文化與東亞的相互認識等課題。主要著作與論文如下:《蘇軾禪詩研究》(1995)、《文化韓流與中國與日本》(2008)、《宋詩的禪學理解》(2018)、〈十六世紀末朝鮮士大夫在異國的佛教經驗——以魯認與姜沆為中心〉(2017)、〈玉觀彬與太虛大師及民國時期韓中佛教交流〉(2019)等。

在本次講座中,朴教授以哈佛燕京(Harvard-Yenching)學術網絡的運作為研究框架,重新詮釋胡適與閔泳珪的學術關係與思想交流,並探討其互動對東亞佛學研究的推進作用。哈佛燕京學術網絡作為戰後東亞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平台之一,不僅促進了韓、中、日學者之間的學術對話,也孕育出跨越政治邊界的知識共同體。在此背景下,胡適(1891-1962)與韓國史學家閔泳珪(1915-2005)之交往,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學術通信,其蘊含知識分子間的人文共鳴與時代情誼,堪稱東亞學術界的「浪漫交遊」。接著分析胡頌平《補編》中所載「胡適婉拒訪韓說」與閔泳珪「同意訪韓說」之異同,進而推測若此計畫確有其事,其學術動機、思想背景與文化象徵意義。同時關注二人關於禪宗與《祖堂集》之往來與贈書,揭示其在佛教文獻學與思想史中的學術價值。最後藉由分析胡適對韓國現代史、朴正熙政權的評價,呈現其思想與現實政治的交錯面向。透過此一跨國知識互動之再探討,重構20世紀東亞學術交流的歷史圖景,並揭示其思想遺產的現代意義與啟示。
  • 前排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黃文德副主任
    前排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黃文德副主任
  • 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
    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
  • 前排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黃文德副主任
    前排左起:廖肇亨教授、朴永煥教授、黃文德副主任
最後更新時間: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