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顏仕宇先生演講
  • 2025-09-23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顏仕宇先生演講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5923日下午舉辦今年度第七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2025年度漢學獎助學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顏仕宇(Nga, Shi Yeu)擔任主講,講題為「數位腸境:臺灣益生菌照護政治與後人類田野」(Digital Gut-scape: Probio-politics of Care and Posthuman Fieldwork)。講座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李梅君教授主持。

顏仕宇先生於本年以「食菌:新自由主義下的臺灣益生菌市場與腸道健康」申請來臺研究,獲得漢學中心獎助,同時駐點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他在臺灣進行民族誌田野調查工作,透過多地點、多模態及多於人物種等研究方法來探問社會如何藉由體內腸道的環境治理敘述與攝食微生物的實作關係來跨越當代處世的風險侷限並想像正向未來之可能。顏先生於大學時期主修植物學,並在研究所轉至人文社科研習人類學,關注馬來西亞與婆羅洲原住民伐木抗爭運動、環境人類學及政治生態學。碩士論文曾獲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論文獎(2019)及文化研究學會優秀論文獎(2020)。

講座中,顏先生分享其目前在臺灣進行八個月的多點式田野調查,涵蓋在生技會議、腸菌實驗室、藥局、網購媒體、企業直銷後台、醱酵工作坊、日常餐桌等參與觀察和深度聊談,試圖借照女性主義後人類觀點來探討「數位腸境」(digital gut-scape),從而在當代對於微生物狂熱(microbiomania)和個人化健康目標背後進一步反思益生菌照護政治與多於人(more-than-human)田野倫理實作之可能。顏先生並指出,在腸道照護的情境中,微生物的繁殖與代謝、人類的攝食期待以及數位化技術的介入,共同在生物資本主義的時間體制下運作。這種運作一方面透過臨床規範和行銷敘事來強調腸道活力的量化累積,另一方面卻在日常實踐中與微生物自身的時間性產生錯位。

在演講後的問答環節中,與會者踴躍提問,與顏先生進行了熱烈且富有啟發性的交流,為本次講座畫下圓滿的句點。

  • 左至右:主持人李梅君教授、講者顏仕宇先生
    左至右:主持人李梅君教授、講者顏仕宇先生
  • 李梅君教授與顏仕宇先生合影
    李梅君教授與顏仕宇先生合影
  • 講者顏仕宇先生
    講者顏仕宇先生
最後更新時間: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