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9月7日星期日下午1時,「OPEN 秋季講堂」系列首場課程—「愛麗絲的放大縮小之術」熱烈登場,由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親自開場,為本系列活動揭開序幕。本系列課程很榮幸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以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兼數學教育中心傳播產製組組長賴以威教授所創立之數感實驗室共同策辦,並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手作活動,讓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體驗。
國家圖書館多媒體創意實驗中心於本(114)年規劃「OPEN 四季講堂」系列主題課程,以「科學-人文-創客」為主軸,將科學知識、人文素養與創客精神相互連結,透過與大專院校科學教育中心及科普推廣單位的合作,結合講座、課程與教案的活動,引領民眾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深化學習效益,並拓展本中心在跨域與創意方面的功能與定位。
「OPEN 秋季講堂」系列課程,以眾所皆知的童話經典「愛麗絲夢遊仙境」為題材,持守本書作者、同時身為數學家的卡洛爾傳遞數學原理與知識,並以「秋季夢遊:一躍而入兔子洞,追尋跨時空的數學奇蹟」為題,期待在秋意漸濃之際與大家來場突破時空與想像的奇幻旅程。本系列課程蘊含創客及數學元素,從探索數學知識出發,引領民眾一同培養面對問題、解決困難之創客思維,同時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
今日課程由楊佳穎老師主講,楊老師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曾任國中數學教師,擅長設計跨領域素養課程,曾獲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及行動研究佳作,亦曾入圍親子天下評選,並於2023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擔任工作坊講師。
在今天的課程中,楊老師帶領學員大家認識縮放儀的原理。在沒有電腦的古代,人們是如何放大或縮小圖像的呢?答案就是於西元17世紀由數學及天文學家的沙伊納所發明的縮放儀。它能夠讓畫作和雕像變大、縮小,如同在愛麗絲的奇幻旅程中,她放大後哭泣所產生的淚水化為池塘,縮小後的身子才能跳進兔子洞。
此外,老師也為大家介紹了縮放儀所運用的兩項原理-相似形及連桿原理的概念。「連桿」原理於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汽車雨刷、曬衣架、遮陽傘,連瓦特發明蒸汽機時也運用了它。接著,老師引導學員一步一步親手打造出兼具功能性及美感的縮放儀,結構體的材料為利用雷射雕刻製作而成的木片部件,並透過色彩繽紛的裝飾貼紙進行妝點,最後再實際運用縮放儀練習描繪臺灣地圖,親身體驗運用數學原理的傳統科技工具的驚奇。
這場結合科學、藝術與創客精神的工作坊,不僅啟發了學員的創意思維,也讓大家度過了一個充滿驚奇與啟發的秋日午後。「OPEN 四季講堂」將持續推出不同主題的課程,結合科學、人文與創客精神,帶領學員探索未知的領域,開啟創意與知識的無限可能。下一場課程「紅心皇后的美感遊戲」將於9月21日(星期日)下午1時登場,一起跟著我們探索科學與人文的奧秘,共同體驗一場數學探險及創客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