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合作辦理114年度「圖書館資訊組織基礎訓練」研習班,本(114)年8月22日於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柯皓仁理事長頒發結業證書中圓滿結訓。
柯皓仁理事長於結業式致詞,恭喜各位學員們圓滿完成資訊組織基礎班研習課程,自編目規則、主題分析、編目實務、抄錄編目延伸至AI應用的紮實課程,學員們不但能更深入認識編目,對有志投入圖書館或編目行業的學員也將大有裨益。柯理事長最後鼓勵各位對資訊組織有興趣的同道,持續參與專業研習課程,更新專業知識,也磨練編目技能。
本年「圖書館資訊組織基礎訓練」研習自 8 月 1 日至 8 月 22 日每星期五舉行,共安排六個單元。課程內容涵蓋資訊組織的基礎概念與核心活動,介紹主要規範與工具,並帶領學員熟悉實際的編目流程與應用。同時也探討未來發展趨勢,特別關注人工智慧(AI)對資訊組織工作的影響。研習目標在於協助學員掌握資訊組織的重要性、常用標準、編目步驟及書目資料的運用,勾勒出從基礎理論到實務操作,再到前瞻技術整合的完整圖像。
第1單元由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邱子恒館長講授「資訊組織概論」,內容聚焦於資訊組織的基本概念與功能。老師首先從「資訊組織」的定義談起,說明其在知識管理與檢索中的角色,並介紹書目控制、編目、分類、主題分析等核心要素。課程進一步探討編目規範的發展與鏈結資料的趨勢,點出資訊組織如何因應數位環境與使用者需求的改變。透過理論架構與實務案例結合,使學員理解資訊組織在圖書館與資訊環境中的基礎地位與重要價值。
第2單元由淡江大學陳淑燕講師講述「記述編目」,著重於「記述編目」的核心精神與實務操作。課程首先說明編目的目的與功能,並介紹 MARC21 格式與 RDA 規範在記述編目欄位的應用。老師逐步講解題名、作者、出版項、叢書項、附註等欄位的著錄方式,並透過範例解析常見疑難與判斷依據。課程強調正確抄錄與一致性的重要性,讓學員理解記述編目欄位在建構完整書目紀錄及支援資源檢索中的關鍵角色。
第3單元由國家圖書館牛惠曼編輯講授「主題分析」,本課程深入探討為文獻指定主題,以利檢索與查找,是將無序資訊轉化為有序的關鍵步驟。學員學習辨識作品知識內容,並將主題概念轉譯為索引詞彙。課程涵蓋主題分析的客觀性、專指性等原則及實體與內容檢視的工作程序。實用技巧方面,學員掌握了文獻審讀、查表選詞等主題標引步驟,並學會運用中文主題詞表、美國國會圖書館標題表(LCSH)等工具指定精確標題與分類號,有效提升資訊組織效率。
第4單元由本館牛惠曼編輯、王怡芳館員講述「編目實作與研討」,內容涵蓋記述編目與主題編目的實作演練。老師先帶領學員複習 MARC21 與 RDA 規範的重要欄位,並提供中西文書籍範例,說明如何正確編目題名、作者、出版項等重要欄位。課程進一步引導學員進行主題分析與分類,強調標目選擇與一致性的判斷依據。透過實作與討論,學員能在案例練習中深化理解,培養獨立完成完整書目紀錄的能力,並體驗從理論到實務的應用過程。
第5單元邀請到輔仁大學董蕙茹助理教授講述「編目資源應用與抄錄編目」。本單元旨在訓練學員精準運用各類編目資源,學員學習掌握編目規則、機讀格式及分類法等規範,並熟練運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NBINet)等聯合目錄進行抄錄編目。透過了解完整編目工作流程,學員能加速編目作業,避免重複,確保書目一致性,從而提升資訊組織效率。
第6單元則由國立臺灣大學黃乾綱副教授講述「AI輔助編目與應用」。「AI輔助編目與應用」課程介紹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大型語言模型(LLMs)遷移學習、檢索增強生成、提示工程等應用技巧,課程探討AI在圖書資訊領域的潛力。
本次共有 34 名來自各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單位的同道參與,學員多因工作需求或規劃未來發展而報名,課程中積極與講師互動討論,講師亦將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融入講義,協助學員紮實掌握資訊組織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完成研習修業要求的學員,獲頒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研習證書,並可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核發的「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1 學分,作為專業成長的重要肯定。研習雖已告一段落,但學習不止於此。學員可透過國圖遠距學園持續精進編目核心知能,並期待未來更多元的研習課程,協助專業人才持續累積能量,推動資訊組織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