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114年青年學者養成營」新營場次開跑並圓滿落幕 學子齊聚探索研究 南館成為知識扎根新起點
  • 2025-08-06
「114年青年學者養成營」新營場次開跑並圓滿落幕 學子齊聚探索研究 南館成為知識扎根新起點
由國家圖書館主辦的「114年青年學者養成營」第三場次於8月6日在國立新營高級中學始業,活動匯聚來自全臺22所高中的優秀學子,包括來自新竹、苗栗、臺南、屏東等地的青年,共同展開一場學術探索與思辨對話的旅程。活動首日,王涵青館長出席勉勵學員,並特別介紹將於臺南新營落成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向學員揭示知識與創新的未來藍圖。青年學者養成營已邁入第11年,今年首次於高級中學舉辦,象徵圖書館與在地教育的嶄新連結。期待未來南館啟用後,能與在地學校攜手打造學術扎根的沃土,成為支持年輕世代思辨、研究與創造的起點。

新營高中楊輝杰校長亦在始業式中表示,圖書館是學習與思考的最佳夥伴,勉勵學員善用圖書館資源,持續拓展視野。楊校長強調,南館的設立將為新營注入豐沛的知識能量,未來新營有望成為臺灣重要的學術與文化聚集地。而青年學者養成營選擇在此舉辦,正是與南館的在地扎根密切呼應,未來更將建立起長遠且深厚的合作關係。

王館長指出,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未來將承載多項國家級功能,包括珍貴文獻的典藏、數位資源保存,以及專業修復實驗室與創新研發中心。館內設置可容納1300萬冊的高層高效書庫及200萬冊容量的自動化儲藏系統(ASRS),總典藏容量達1500萬冊,為臺灣知識資源的重要後盾。

南館亦將打造具備親子共學、青少年研究、兒童探索、創客實驗、國際演講等多功能的開放空間,並設有國家級常設展,如「書的歷史」、「書的誕生」,以及戶外公共藝術與生態庭園,兼具教育、文化與永續理念。其綠建築設計更已獲鑽石級候選認證,展現對環境友善的高度承諾。

活動首日學者專家「學思歷程分享」專題演講由本館王涵青館長主講,分享如何在面對挑戰與挫折時保持韌性,並從外在刺激與需求中提升學習效率。館長同時勉勵學員以有趣的方式轉換思維,進而培養原創力,並將自身的學習經驗與研究歷程轉化為生動案例與學員互動,課程氣氛熱烈。隨後,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孫以瀚名譽研究員介紹 AI 在研究上的應用,提醒學員 AI 是中性的工具,而非作者,研究責任仍在於人本身,更強調「不必害怕被 AI 取代,而要擔心被會用 AI 的人取代」。

第二天課程由本館知識服務組吳亭佑助理編輯率先登場,以雙語詳細解說如何從釐清資訊需求出發,逐步學習查找適當資源,並介紹各類資訊的運用與研究資料管理技巧,內容實用而豐富。接續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謝寶煖副教授,以生動的案例引導學員思考如何提出研究問題,並介紹合適的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技巧,最後進一步說明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課程扎實且受用。謝副教授並分享如何以系統性與結構化的方式展現研究成果,使讀者更易於理解,同時提醒第三天成果發表的注意要點,學員們皆專注聆聽,收穫良多。

第三天上午,學員們進行排練與預演,下午則精采呈現各組研究成果。由謝寶煖副教授、新營高中莊婉瑩主任以及本館漢學中心資料服務組魏令芳組長擔任評審,對學員們的用心報告給予高度肯定與鼓勵。最終,學員們在獲頒研習證書與各項獎項的喜悅中,為本場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為期三天的活動,除延續國圖推廣閱讀與資訊素養的初衷外,也象徵著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與在地學術社群之間的新連結正逐步開展,為臺灣圖書館事業與青年學術養成寫下全新篇章。
  • 結業式大合照
    結業式大合照
  • 謝寶煖副教授講授「研究方法概論」及「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謝寶煖副教授講授「研究方法概論」及「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 吳亭佑助理編輯講授「研究資源與資料管理」
    吳亭佑助理編輯講授「研究資源與資料管理」
  • 孫以瀚教授講授「AI與學術倫理」
    孫以瀚教授講授「AI與學術倫理」
  • 王涵青館長分享學者專家「學思歷程分享」
    王涵青館長分享學者專家「學思歷程分享」
  • 致贈感謝狀予新營高級中學楊輝杰校長
    致贈感謝狀予新營高級中學楊輝杰校長
  • 始業式全體學員大合照
    始業式全體學員大合照
  • 始業式全體學員大合照-以活動T恤背面的問號象徵著本活動主題:研究從問題開始
    始業式全體學員大合照-以活動T恤背面的問號象徵著本活動主題:研究從問題開始
最後更新時間: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