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首日學者專家「學思歷程分享」專題演講由本館王涵青館長主講,分享如何在面對挑戰與挫折時保持韌性,並從外在刺激與需求中提升學習效率。館長同時勉勵學員以有趣的方式轉換思維,進而培養原創力,並將自身的學習經驗與研究歷程轉化為生動案例與學員互動,課程氣氛熱烈。隨後,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孫以瀚名譽研究員介紹 AI 在研究上的應用,提醒學員 AI 是中性的工具,而非作者,研究責任仍在於人本身,更強調「不必害怕被 AI 取代,而要擔心被會用 AI 的人取代」。
第二天課程由本館知識服務組吳亭佑助理編輯率先登場,以雙語詳細解說如何從釐清資訊需求出發,逐步學習查找適當資源,並介紹各類資訊的運用與研究資料管理技巧,內容實用而豐富。接續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謝寶煖副教授,以生動的案例引導學員思考如何提出研究問題,並介紹合適的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技巧,最後進一步說明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課程扎實且受用。謝副教授並分享如何以系統性與結構化的方式展現研究成果,使讀者更易於理解,同時提醒第三天成果發表的注意要點,學員們皆專注聆聽,收穫良多。
第三天上午,學員們進行排練與預演,下午則精采呈現各組研究成果。由謝寶煖副教授、新營高中莊婉瑩主任以及本館漢學中心資料服務組魏令芳組長擔任評審,對學員們的用心報告給予高度肯定與鼓勵。最終,學員們在獲頒研習證書與各項獎項的喜悅中,為本場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為期三天的活動,除延續國圖推廣閱讀與資訊素養的初衷外,也象徵著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與在地學術社群之間的新連結正逐步開展,為臺灣圖書館事業與青年學術養成寫下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