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午後,共赴一場文學盛宴,2023年「白先勇說《紅樓夢》」第二講「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紅樓夢程乙本與庚辰本之比較」,於10月22日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多功能展演廳舉行。
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女士開場致詞時表示,很高興看到今天延續上周第一場的盛況,現場同樣是滿座,可謂白先勇老師加上《紅樓夢》便是無敵的魅惑力,本場《紅樓夢》講題非常特別,以版本為主軸談起,是一般學者及專家較少碰觸之主題,因坊間《紅樓夢》版本甚多,今天特別邀請白老師以其在臺灣大學授課時曾將「程乙本 」與「庚辰本」等兩版本做了深入對照為內容與各位分享,相信大家一定聽得生動有趣。
文學大師白先勇老師於十歲即開始讀《紅樓夢》,畢生半輩子講授《紅樓夢》,對白老師來說《紅樓夢》是一本文學聖經。一開始白先勇老師先介紹《紅樓夢》相關版本的發展歷程,有「庚辰本」、「程甲本 」及「程乙本 」,一個是有脂硯齋等人評語的手抄本,簡稱「脂本」止於前80回,流傳至今有12種,而現存以抄成於乾隆26年(1761年)的「庚辰本」較為完整,但因為抄錄,謬誤較多。另一個版本是程偉元與高鶚編輯、整理、印刻的活字印刷版本,全120回,世稱「程高本」。第一版成於乾隆56年(1791年),稱「程甲本」;翌年又改版重印「程乙本」,兩種版本之《紅樓夢》,呈現出完全不同之紅樓。
《紅樓夢》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之高峰,亦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十八世紀集大成之藝術作品,其在人物對比刻劃、詩詞曲賦及美學等,皆有其人物性格特色及意境。白老師對照出發現共有197處之差異,97%至98%「程乙本」優於「庚辰本」。經由人物性格之變異、錯用粗口、詞曲差異及重大錯誤等各方面,舉例細探每字每句的精準安排,拆解「程乙本」與「庚辰本」兩種版本內容,從一位小說家的觀點,帶領我們看見這部偉大之書如何可以因小處的差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今日講座吸引近356位熱情觀眾入場聆聽,原版本艱澀之主題,在白先勇老師風趣拆解下,民眾笑聲朗朗,在意猶未盡下結束本年度最終場,期待與白老師明年度另一場《紅樓夢》與《牡丹亭》之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