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活動剪影

       
字級
    分享
  • QRCode
2019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於4月19日在國圖舉辦
  • 2019-04-19
2019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於4月19日在國圖舉辦

  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以「脫歐、議會選舉與歐盟整合之未來(Brexit, European El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Integration)」為主題,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政治學研究學者專家針對今年歐盟發展進程與未來重要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419()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卓忠宏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劉書彬主任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立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系)、洪美蘭教授(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王宏仁副教授(成功大學政治系)、張台麟主任(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兼歐盟中心主任)發表論文,並邀請周台竹大使(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前駐荷蘭大使)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首先感謝在場駐外大使法國在臺協會代表、駐臺公使以及各界關心歐盟事務學者專家參與本次論壇,也感謝法國在臺中心戴寧智副主任對臺灣歐盟論壇支持,張教授指出,歐洲近期很多問題,有關脫歐的議題持續發展,本次由專家角度來分析,並且關注523日開始的歐洲議會選舉,在過程之中歐洲的相當多問題包括民粹、難民議題即將陸續發酵,包括周邊國家如俄羅斯、烏克蘭如何觀察,這也將影響未來歐洲的發展,一路帶一路、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在本次論壇探討之列。

  卓忠宏所長由英國脫歐困境與五月歐洲議會選舉等議題談起,由2009年的歐洲債務危機開始,歐盟要求各國提出紓困的方案,因此影響到各國的相關設會、福利政策,造成各國無法照顧人民的窘境,2015年難民議題讓各國的左派政黨與極右派勢力的發展與選舉席次消長,加上2016年英國脫歐等三個事件之交叉影響,會員國面對危機與英國脫歐之反應,也產生各國對歐盟向心的差距性;卓所長亦由英國與歐盟雙方角度剖析脫歐的發展與關鍵點,指出歐洲議會選舉發展的觀察指標包括:英國是否參加歐洲議會選舉,左傾與右傾極端主義政黨興起的影響等,由於歐洲議會的功能與個別民主國家議會之功能不同,係代表歐洲而非代表政府組成,因此選舉結果之僅在心理層面與象徵意涵,能影響歐盟實際運作因素在於會員國,不在歐洲議會。

  劉書彬主任以「英國脫歐、歐洲議會選舉與歐盟整合之未來」為題,指出2019年為歐盟近期發展的關鍵年,並且分析2016英國脫歐公投之歷史緣由,也回顧英國脫歐談判的兩個主要階段與相關重點,同時就近一年度的脫歐發展以及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的執行方式與英國脫歐後的黨團分配、席次影響進行探析,並針對英國脫歐的肇因以及經濟上的維繫、社會維穩的難民與移民政策加以說明。劉主任分析201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法規與成員國議員與政黨席次分配,及現今的各派政黨勢力,引述德國《畫報》(Bild)的民意調查,預估傳統大黨勢力式微、極右派勢力或疑歐勢力大增,提出為何英國內部難達成脫歐的協議,在於公投正反意見相近,並未明確呈現脫歐後的後果損益、內部多方意見差異,以至影響未來的英、歐關係所產生不確定因素,以及臨近歐盟的利比亞、埃及與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在此過渡階段仍須共同協助,保持歐洲的區域安全、和平秩序與社會穩定。 

  林子立助理教授以「英國政黨分期對脫歐協議的影響」為題,透過英國首相梅伊的經典名言:「脫歐就是脫歐」,說明英國在2016年公投脫歐後內部的發展與窘境。英國國會否決一系列脫歐議題,至2018年已經3次否決脫歐方案,同時在2019327日的指示性投票中也未通過,同時執政黨提出的留歐方案也遭遇所屬政黨的反對、各黨均提出方案但未獲所屬黨派的支持,林助理教授整理相關表格,分析工黨、保守黨聯合北愛爾蘭的聯合政黨、關稅聯盟等之不同立場,由地區與民族兩個軸線理解英國社會中貧富差距與民族認同之間的因果關係,由於英國去工業化後造成的貧富差距,英國也陷於民粹導致脫歐聲量大增,國會、政黨、身分認同分歧,社會在該種氛圍下造成的政治影響。林助理教授在結語中也指出,英國朝向軟脫歐前進,展現民主政治的韌性,值得臺灣借鏡。

   洪美蘭教授以「歐盟整合之未來當前歐盟經濟情況與歐俄互動的面向」為題,英國脫歐揭開歐盟整合以來首次面臨會員出走的序曲與窘境,回顧歐盟整合歷史緣由以及未來整合發展因素,提出觀察。洪教授從歐盟整合的經濟效()力及外部因素進行研究,她指出,歐盟整合關稅同盟初期效力在於貿易創造之經濟成長效果,和非會員的貿易轉向會員國貿易的貿易轉向效果,帶動國家經濟發展,但歐元危機爆發後開始經濟衰退,許多會員國下調經濟成長率,將增強疑歐的聲浪,人民感受影響歐洲會員國整合,連帶影響歐洲議會制定政策方向,造成惡性循環。其次,歐俄關係雙方在政治上缺乏信任、經貿則相對活絡,惟歐俄互動之重要平台--歐洲委員會在烏克蘭事件後,俄國欲脫離歐洲委員會並且拒絕繳交會費,將因此缺乏互動的管道,加深雙方嫌隙。洪教授指出近期歐俄關係緊張的內在與外在因素,主要影響變數例如於北約軍隊的部署、德國天然氣管道協議、匈牙利對俄貿易利益因歐盟對俄國的經濟制裁而受影響等,歐盟整合未來的最大挑戰由經濟整合效利()弱化,改變會員國自身對俄國的立場。

   王宏仁副教授以「歐洲知識界對中國帶路政策之看法」,闡述全球性之比較觀點觀察歐洲與中國的關係、內部與外部因素以及美國對事務的影響。中國和歐洲間之戰略夥伴關係,中國領導人與總理在2019年透過陸續前往歐盟地區訪問拉近關係,與歐盟28個國家間保持發展關係。王副教授對右派勢力的興起提出他的觀察,在於個別國家的國族主義情緒、國家利益,相對的也產生反對歐洲共同體的想法,成為歐盟本身和各國關係的隱憂,部分會員國大選後之新政府未來政策,將影響歐盟統合。相對於美國對歐洲政策在川普上台後的單邊利益政策,中國則與美國反其道而行,支持巴黎和約與人權議題,面對美國的分道揚鑣與中國的靠攏的情境,歐盟陷入政治立場的尷尬情況。王副教授提出歐盟知識界在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Jul. 28th 2018)以面對中國帶路策略及其隱憂(China’s belt-and-road plans are to be welcomed—and worried about)為主題,深入探討歐盟或者西方世界應如何應對,揭示歐盟和美國對於中國帶路政策的立場不同,在於該政策的政治目的與戰略目的,以及對中國對歐的債務外交政策之警覺,歐盟知識圈學者呼籲,需要面對中國帶路政策對歐盟各國的單一策略,包括歐盟各國之間本身的政治立場、經濟考量與價值觀,思考歐洲各國對中國的貿易策略。

     本論壇主持人張台麟主任以近期歐盟與中共關係發展之研析為題,探討近期雙方互動情況、當前雙方關係發展競合。他指出中國與歐盟的互動熱絡與頻繁,以歐洲與中國貿易的近況來看,2018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貿易額接近822.3億美金,2019年領導人與總理先後訪問歐洲三國、出席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歐中16+1峰會,並且簽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張主任呼籲,410日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中歐峰會,中國與歐洲發表的聯合聲明,國內並沒有媒體多加報導,強烈建議歐盟研究學者專家持續關注會議之會談內容與聯合聲明之內容。張主任也指出,美國在川普執政下採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讓歐盟與中國皆備感壓力且不滿,他觀察中國以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及在現有框架下的持續與歐盟合作,以制衡美國,歐盟對於中國戰略積極作為在於投資與貿易,雖然中歐雙方長久以來的結構性障礙,如市場經濟、武器禁運、人權議題、貿易赤字、華為5G等議題,歐洲對於中國並不如美國對華為的態度嚴厲,同時先進國享有貿易順差,也影響歐盟整體處理中國相關議題之審慎態度。

  外交部周台竹大使擔任本次論壇與談人,就各篇發表論文內容與會議議題評析。周大使由國家觀點,分析英國脫歐制度、英歐雙方在脫歐後之損益及臺英關係等,他指出英國脫歐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全球化造成貧富不均,諸多歐洲國家右派勢力逐漸興起,在於民眾對政治與社會不滿因素多,只要提出之議題可以發洩選民不滿便獲得支持;周大使由經濟面觀察,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量約6千億,臺灣與歐盟貿易量為約5百億,臺灣對英國貿易美金約59億,而英國貿易量不減反增的原因在於英鎊貶值,對於英國的出口有正面的影響。會中周大使也就國際組織整體與會員國角度分析歐盟在英國脫歐後之集體力量減弱、政經影響力減弱,產生整合危機;英國則面對經商環境不確定性升高、企業信心與投資滑落,以致將有產業鏈外移國際金融企業撤離之狀況,認為英國脫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由於民粹相當難經得起時間考驗,歐盟也蒙受其害,觀察認為脫歐的未來並非無法改變,雙方在經濟與歐盟整合危機的情況下還需觀察,依照歐盟規定,英國脫歐前無法對個別國家進行經濟貿易談判,改善臺英貿易與外銷產業仍有待觀察脫歐之後續發展。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 圖 7 - 周台竹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前駐聖露西亞和駐荷蘭大使)
    圖 7 - 周台竹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大使前駐聖露西亞和駐荷蘭大使)
  • 圖 6 - 王宏仁(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圖 6 - 王宏仁(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圖 5 - 洪美蘭(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
    圖 5 - 洪美蘭(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
  • 圖 4 - 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圖 4 - 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圖 3 - 劉書彬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圖 3 - 劉書彬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 圖 2 - 卓忠宏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圖 2 - 卓忠宏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圖 1 - 本論壇主持人與發表人、與會來賓合影
    圖 1 - 本論壇主持人與發表人、與會來賓合影
最後更新時間: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