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anner

歷次消息

       
字級
    分享
  • QRCode
  • 活動時間:
    • 2017-08-13 10:00 ~ 12:00
    • 2017-08-27 10:00 ~ 12:00
    • 2017-09-17 10:00 ~ 12:00
    • 2017-11-12 10:00 ~ 12:00
    • 2017-12-17 10:00 ~ 12:00
「巨變時代的英語文學習與運用」系列演講,歡迎報名!

 

 

 

 

為增進民眾英語文閱讀能力,擴展閱讀視野,進而提升青年國際競爭力,本館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自本(106)年8月13日起的5個週日上午10時至12時辦理「巨變時代的英語文學習與運用」系列演講,邀請專家學者有: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高雄醫學大學語言與文化中心講座教授蘇其康、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蔚藍集團董事雷倩,與讀者分享英語文學習等相關議題,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免費參加,請先至本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報名。詳細活動資訊如下:

【系列演講一】
講題:飛躍科技IoT:顛覆未來世界
時間:106年8月13日(日) 10時至12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講座:石滋宜董事長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現任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現代企業經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內容介紹
技術將奪走人類的工作?Oxford大學2013年Michael Osbon教授的研究報告,與2015年底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和Oxford大學合作之研究報告,皆表示今後10至20年,由於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進步,將有近半數的工作被取代或消失!這是全世界性的趨勢,沒有國家可例外。世界正處於爆炸性變動,數位經濟取代傳統經濟,正顛覆著人類的生活!而唯一不變的是早與世界脫節的「教育」!孩子仍學習著「過去」,如何在「未來」存活!需要重新定義教育的目的。

【系列演講二】
講題:28篇經典演說和文件
時間:106年8月27日(日) 10時至12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講座:李家同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現任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專長:計算方法設計、平行計算方法、自動定理證、通訊理論。
內容介紹
「歷史上的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大人物所發起的。然而,人類的幸福也常是靠幾位重要政治家的智慧和遠見。所以,我們得知道這些大人物在想什麼。」世界上許多名人的名言以及精神口號真的有改變現今社會?那些名言或精神口號我們也許都聽過,但有哪些真正落實了?維繫世界上的和平究竟應該靠什麼?自由?平等?博愛?當我們鼓吹人生而平等,但世界各個角落為何種族歧視的案件仍層出不窮?然而真正拯救世界的就是人道主義。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巨大的問題:貧富不均,軍備競賽,自然資源的日漸減少,仇恨等等。我們有大人物嗎?數偉大人物,俱往矣!人類最大的悲哀。

【系列演講三】
講題:一部好詞典的誕生
時間:106年9月17日(日) 10時至12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講座:蘇其康講座教授
美國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語言與文化中心講座教授,專長:中古及文藝復興英國文學、中西比較文學、文學與宗教、宮廷文化、抒情詩。
內容介紹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一項重要文化成就是編撰一部傳世的詞典。這想法起初由倫敦的文字訓詁學會(Philological Society)倡議,委請梅瑞博士(Dr. James Murray)領銜並以十年為期編一部《新英語詞典》(New English Dictionary)。1879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加入贊助行列。為了專心處理龐雜的編務和摘取語料排比分析的工作,梅瑞毅然辭掉教職,從1879年到1915年擔任總編輯,《新英語詞典》遂成了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出版項目,雖然第一小分冊是在1884年出版,但改了名稱的全書要到70年後的1928年《牛津英語辭典》始正式面世,成為英語世界最完備的辭典;到1989年完成第二版之後,2000年迄今又進行第三版,預計日後可能以線上作業和出版更符合時代需求的辭書。本講演將一窺《牛津英語辭典》如何動員學界的力量來奠定不世的典範。

【系列演講四】
講題:英語的源起(English and English Roots)
時間:106年11月12日(日) 10時至12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講座:張安平董事長
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現任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
內容介紹
今天存在世界大約2,700種的語言當中,英語無疑是使用最廣泛的國際語言,而其字彙的豐富性和充滿活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以英語為日常生活語言的人早已突破十億;現今儲存在電腦中的資料,有80%是英語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或是環球小姐選拔,官方語言也都是英文,這些都說明了英語所向披靡的魅力。但這種發展事實上卻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也許很少人知道,2千年前在英語發源地的不列顛群島,一開始甚至並沒有英語這個名詞。英語實際上是源於印歐語系,從民族居住、遷徙、征戰和興衰的過程,可以清楚看到英語發展的軌跡。也有人說:「英語的歷史是三次入侵和一次文化大革命的故事」,為什麼?而英語的發展,一般又可以分成古老(old)英語、中期(middle)英語和現代(modern)英語三個階段。還有,為什麼會分成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它們的差別又在哪裡? 

【系列演講五】
講題:跨界英語:你不清楚我的明白
時間:106年12月17日(日) 10時至12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講座:雷倩董事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博士;現任蔚藍集團董事。
內容介紹
每個文化對「現實」有不同的安排。而語言文字,就是這一系列安排的表徵。本次演講中,雷倩博士將分享其30多年在各種英語環境工作的經驗,包括許多有趣的故事,從中耙梳中文與英文內部邏輯的差異,幫助「國語人」越過學習英語的文化落差。

*活動全程參加者,可核發公務人員或教師研習時數2小時(請於線上報名時填寫身分證號)。
*為利活動準時開始,請報名參加者於09:00至09:50分報到,謝謝您的配合。
*聯絡人:國家圖書館許小姐 (02)2361-9132分機736或趙麗蓮基金會郭秘書(02)2321-8415分機16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

最後更新時間:2017-06-26